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母校要闻»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完成教学备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完成教学备课

来源:人文社科学院   发布日期:2009-09-21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贯彻中宣部、教育部和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推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与建设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暑期备课会于82325日召开。学校党委书记高锦宏教授,党委副书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施领导小组组长刘仲仁教授出席了会议。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施领导小组成员、督导员、人文社科学院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30余人参加了教学备课。王喜云老师通报了“北京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会2009暑期教学研讨会”的情况以及自己的学习体会,李先锋教授介绍了参加“全国高校第22届经济理论教学研讨会”学习考察的有关情况和体会,督导员刘希明教授介绍了听课的有关情况,人文社科学院党总支书记兼思想政治教育中心主任张祥对近几年的思想政治课改革有关情况做了总体汇报并谈了下一步工作的初步设想。

在听取了有关情况汇报之后,高锦宏书记首先代表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就如何进一步贯彻中央精神,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高书记提出了如下意见:一、要认真研究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形势,从观念、思想、工作方式等角度查找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主要问题,多组织些专题研究,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多下功夫,进一步解决“三进”特别是“进头脑”这个关键问题。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要到位。要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高度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学校党委和行政将会继续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加大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各有关职能部门也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新成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心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发挥协调、组织、管理职能,为老师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保障。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效如何,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要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应进一步增强,体现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有的品格,做为人师表的楷模;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加深理论功底,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忠实传播者;教师的教学活动要进一步贴近实际,为此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要密切联系学生,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有机结合,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教育教学改革要力争有新的突破,在坚持课堂教学“不走样”的前提下,多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对学生做好释疑解惑。

在分组讨论中,大家围绕高书记的讲话精神,就如何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如何结合新形势开展专题研究,如何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等展开积极热烈的讨论。

党委副书记刘仲仁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今年党委书记高锦宏教授参加备课会听取情况介绍并做了重要讲话,充分说明党委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做好工作的信心。为了做好落实工作,刘仲仁副书记又主要针对教师提出了四点要求: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马克思主义要真信真学真讲真懂。二、在具体工作中体现责任意识,如要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增强政治纪律观念;对学生要高度负责任;教师之间要加强团结协作,增强凝聚力等。三、要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善于抓住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研究。四、继续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要在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务求实效。

此次备课会为我校今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建设明确了思路和发展目标,取得了良好效果。

(人文社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