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积极防范甲型H1N1流感在学校内的暴发流行,维护学校正常秩序,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9月15日,学校发布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该《工作方案》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做好学校秋季开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实施意见》(京教体美[2009]29号)文件要求,按照“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科学处置”的原则,结合我校防控实践,经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研究而定。
在该《工作方案》中,学校就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提出了如下具体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各教学院(系、部)党政一把手是落实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把师生员工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做到思想不麻痹、工作不放松。一旦出现由于防控不利、不果断而导致甲型H1N1流感大面积暴发,要追究领导和相关人员的直接责任。
二、完善预案,落实责任
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发挥领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预案和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出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应采取的措施。各单位、各部门要对前一阶段防控工作进行梳理,弥补漏洞,查找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责任,严格落实责任到人。
三、重点监控,联防联控
在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部署下,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有效的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机制。
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及时研究分析疫情动态,统一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全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负责督导处置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各项管理工作;做好相关会议的准备工作;加强宣传,收集学校防控工作信息,向上级部门汇报甲型H1N1流感疫情和防控工作中的重大事件。
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坚持自测与互相监督相结合的“晨检”制度,教职员工上班之前进行体温测试,若体温达到37.5℃及以上或出现流感其他症状的,应立即上报医务室和学校办公室并果断隔离处置。学生处和各教学院(系、部)负责监督在校学生体温自测工作。工程教育中心和相关教学院(系、部)负责监督校外实习学生体温自测工作。后勤处(集团)要加强出入学生公寓人员的登记,并对其进行体温监测。
教务处、各教学院(系、部)和任课教师应严格实行课堂考勤管理,每天将缺勤情况和事由及时上报本单位教学工作办公室,发现有发热、感冒情况及时报告并做到绝不放过跟踪调查。
安全保卫部(处)要强化学校校门进入人员的体温检测制度,加强校园的安全防范,严格师生进入校门的验证和管理,严禁闲杂人员、车辆进入校门,对进入校园的所有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工作。
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彻底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清理废旧物品和生活垃圾。加强对教室、食堂、宿舍、礼堂、图书馆、实验室、公共浴室、厕所、体育场所等公共场所的卫生防病工作,尽量避免使用中央空调,要保证通风、消毒、排污及防污等设施设备的状况良好。后勤处(集团)负责校园公共区域特别是电梯、班车、教室、食堂、公寓等人员流动性大的场所每日的清理、灭蝇消毒工作;学生处和各教学院(系、部)要结合在全校学生宿舍开展“卫生清洁月”活动,切实做好宿舍环境清理和卫生清扫工作,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国际教育学院要对到境外交流、旅游的师生进行摸底,全面掌握学校因公和因私出国留学学生的动态,要求回国师生自觉居家观察7天,要把外国留学生作为防控的重点人群。
各教学院(系、部)要严格执行外出请假制度。学校要求全校教职工及家属应减少外出,学生原则上不得外出,工作、学习和生活尽量安排在校园内进行。确有困难需出国、出差的师生,必须履行请假程序,做好严格的备案登记监控措施,指定专人负责全程跟踪。
坚持“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合理安排学校各项活动。学校要酌情安排大型活动,必须安排的活动还要坚持“能在室外进行的绝不在室内,能小范围的开展的就尽量不扩大范围”的原则,尽量减少人员密接的机会。如果在校园内组织其他各种学生活动,必须报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后勤处(集团)应做好大型活动的医疗保健服务工作。体育教学部不得允许校外部门在学校举办各类比赛,对于已经列入计划的活动,严格执行体温检测,其它活动应立即停止举办。
基建处负责督促校内施工单位开展对施工人员甲型H1N1疫情的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并果断隔离处置。
后勤处(集团)要高度重视饮食卫生安全工作,坚持食堂的卫生保洁、餐具清洗、就餐环境卫生工作,严把食品原材料进口关、加工关、窗口服务关,确保食品安全卫生。要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密切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发现有发热、咳嗽、腹泻症状的一律不得上岗。
后勤处(集团)做好药品和体温计等防控物资的采购工作,并做好及时发放工作;做好指定场所的清洁、消毒工作,规范设立发热门诊及备用隔离病房,为需医学隔离师生做好后勤保障服务。
四、加强宣传,科学防控
各单位、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甲型H1N1流感宣传教育的力度。一是学校在校内办公系统学校信息、部门信息以及生活服务信息栏进行相关内容通报和信息宣传;二是向每个同学发放有关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的宣传单和举办相关学生自我教育的活动,提高防范意识;三是利用大学生广播台等平台进行滚动专题宣传工作;四是各教学院(系、部)学生工作办公室要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预防甲型H1N1流感“第一课”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以上途径,引导广大师生主动学习并掌握甲型H1N1流感的相关知识,充分认识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治,不产生恐慌;同时,增强个人防范意识,掌握科学的预防知识,积极配合学校相关预防措施的落实。
各单位、各部门要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学生抗病能力。
五、信息畅通,及时报送
各单位、各部门每天坚持汇总本单位情况,统一将信息上报学校办公室秘书室,实施“零报告”制度。
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一旦发现甲型 H1N1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立即按要求报告医务室和学校办公室,学校办公室要及时将疫情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卫生部门。
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学生辅导员必须保证 24 小时电话畅通,遇有情况快速反应,并协助做好疫情处置的各项工作。
(学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