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招生

信息工程学院2018年研究生接收调剂信息与奖助优惠政策

发布日期:2018-03-09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2018年研究生招生与调剂信息及奖助优惠政策

一、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调剂相关信息

接收调剂方向:光电检测与机器人应用技术(机械工程领域(085201))

培养方向

可优先考虑调剂的本科专业

联系人

电子邮件

联系电话

安全状态监控与应急保障技术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机械类相关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其他电气信息类相关专业;其他相关交叉学科专业等

江老师

刘老师

biptcie@163.com

15011232091

010-81292147

010-81292146

综合智能检测与自动化装置技术

三维动态建模理论与应用技术

智能控制与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技术

学校研究生处政策咨询

杨老师

yangsuohe@bipt.edu.cn

010-81292056

通讯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清源北路19号,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邮政编码:102617

学校主页:http://www.bipt.edu.cn

研究生处首页:http://www.bipt.edu.cn/publish/graduate/

二、奖学金和助学金等优惠政策

一、我校奖助学金体系

1、奖学金分新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企业实践奖学金、创新活动优秀奖学金、优秀奖学金五个类别。

优秀新生奖学金(研一):最高为10000元,最低为6000元,覆盖面100%

学业奖学金(研二、研三):最高为10000元,最低为6000元,覆盖面100%

国家奖学金:奖励额度为20000/年,覆盖率不超过5%

企业实践奖学金:最高为5000元,最低为3000元,覆盖面30%

科研与学科竞赛优秀奖学金:表彰和奖励在学期间取得突出成果(论文、专利、学科竞赛等)的研究生,每个单项最高10000元,最低500元。

社会工作奖学金:奖金额度为1000/生,覆盖面20%

国际研修奖学金:30000/.次,覆盖率20%;还可以资助研究生参加境外国际学术会议。

2、学校为研究生提供各方面优惠政策和资助。

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年7000元(每月700元,按10个月计发),100%全覆盖;

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申请从事助教助研助管,参加三助工作的研究生,津贴为300-500/月。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且学校开辟入学绿色通道,确保每一位经济困难研究生顺利入学。

三、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去向

近年来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就业单位有:百度,搜狐,新浪,华为,烽火科技,中国移动,中国科学院,中国石化,中国船舶,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自控总公司,航天五院,航天六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博物馆等企事业单位。无论就业率,还是就业质量都非常好,培养的毕业生具有非常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优良的科研素养,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四、复试笔试

研究生复试包含笔试和面试两部分,正式调剂到我校的考生,需按规定到我校参加复试,其中同等学力考生还必须加试2门科目(加试科目名称不得与初试科目和复试中的专业知识笔试科目相同。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的试题难易程度严格按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考试形式一律采取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每门120分钟,加试科目成绩不及格,不予录取。)。

1)笔试

主要为专业基础课程测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笔试科目为下表所示六门专业课任选一门(不能与初试专业课科目相同)参考书目如下所示:

笔试科目

参考书

出版社、出版时间

作 者

A

《机械设计基础》(5)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杨可祯 主编

B

《流体力学》(1)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7

景思睿、张鸣远主编

C

《工程材料及其成形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孙康宁、李爱菊主编

D

《控制工程基础》(3)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董景新、赵长德、郭美凤等编著

E

《电工电子技术简明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曾建唐等编著

F

C++语言程序设计》(2)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谭浩强等编著

专业英语笔试内容包含在上述复试科目课笔试内容中。

2)综合面试

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主要考查考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同时注重考生兴趣、爱好、特长及就业意向等方面的考查。

五、学校基本情况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位于京南大兴新区,是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学校,是首批获准实施“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高校,是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资格高校,是CDIO国际合作组织正式成员。学校创建于1978年,前身是北京石油化工专科学校和北京化工学院第二分院。2000年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划转到地方,由中央与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经过38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相结合,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工程实践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

六、信息工程学院基本情况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于2000年在原自动化系的基础上组建,在校本科生1500余人,自2002年开始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已经授予硕士学位160多人,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48名。现设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北京市特色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教育部机电回归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试点专业。学院实验室总面积约7000m2,实验设备总值约6000万元。学院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中关村软件园共建),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北京建筑工程大学、京广地铁共建),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电气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现有教职工79名,其中专任教师72名,含教授10名、副教授29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5名。学院有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部级“百人”层次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高创计划1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计划1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

学院建有安全生产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与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关村软件园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教学科研合作关系。紧密围绕首都安全生产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在“光电检测与机器人应用技术”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具有安全状态监控与应急保障技术、综合智能检测与自动化装置技术、三维动态建模理论与应用技术、智能控制与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技术等四个研究方向,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项课题子项目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他省部级课题和横向课题5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在《电子学报》、《通信学报》、《化工学报》等高级别核心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143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篇,ISTP论文42篇,出版著作和教材共20余部,其中北京市精品教材3部,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多项。,学科研究方向依托北京市安全生产行业背景,成为我校能源工程装备技术学科群发展的主要支撑学科,很好地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学院与美国哥伦布州立大学、法国亚眠电子电器工程师学院(ESIEE)、巴黎电力机械工程师学院(ESME Sudria)、挪威诺维克工学院和休斯顿城市大学等多所国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先后选派7位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多名学生到国外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每年都选派学生到海外合作院校开展实习。

七、培养方向介绍

1、安全状态监控与应急保障技术

“安全状态监控与应急保障技术”学科方向,依托信息工程学院学科、师资和研究平台等优势,围绕首都危险化学品仓储安全生产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深入开展计算机、检测、监测、控制、预警等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实验室总面积350平方米,科研队伍1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高级职称比例80%),博士7人,2人具有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

近年该方向在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危险化学品仓储安全状态监测技术与应急保障技术方向,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仓储作为危险化学品流通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安全状态对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方向在云计算平台下,结合物联网技术、室内定位技术、超声/激光测距定位技术和现代建模等技术,开发仓库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监管系统、码垛仓储三维网格监控系统、立体仓储自动出入库管理及安全状态监控系统,实现仓储安全状态和安全许可条件保持情况的实时监控及预警。

团队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项课题子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集体项目,天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发项目。发表SCIEI论文多篇,授权发明专利多项。该方向有力地支撑了北京市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院以及学校“首都清洁能源供应和使用安全保障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更好地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2、综合智能检测与自动化装置技术

该学科方向重点关注军工市场领域,经长期探索开拓,在军工市场取得不错的成果,具备在军工领域迅速占有更大市场的能力。研究项目涵盖装甲装备发动机、火控系统、炮控系统、电气仪表、光学设备、通讯系统智能检测设备,共有三十余种,先后承担军工项目32项,项目经费近2000万元,其中总装备部立项项目3项,并先后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共获得国家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同时也承担军队信息化建设、仿真模拟训练、装甲装备维修等项目,在军工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良好发展潜力。本学科方向团队成员10人,其中3名教授,3名副教授,博士学位10人。

该方向是主要研究军工产品设备领域中,对象的信息获取、转换、传递与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控制系统提供信息基础和保障,从事与控制、信息科学、机械等领域相关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的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包括传感器、变送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装置,基于嵌入式控制系统,工业现场总线,网络传输技术等,实现军工系统中对象的感知和传输处理。该学科方向是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向,与自动化、计算机、控制工程、电子信息、机械等学科相互渗透。

本学科的研究特点是综合运用物理学、材料学、信息论、电子学、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学科理论与技术,采取软硬结合、光机电结合手段,注重测量、控制与管理一体化技术,发明新型传感技术与新的测量方法;开发多功能智能型传感器和信息融合系统;实现信号转换、处理及传输;设计先进的仪器仪表及其他自动化装置。满足军工产品领域的控制、监测、计量、诊断分析等实际需要。

3、三维动态建模理论与应用技术

本学科团队成员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博士学位7人,团队近10年来紧密围绕三维动态建模理论与应用技术领域,以地质动态建模理论研究为目标,以地质体及其相互间关系的抽象、表达、分析和预测为应用方向,建立面向地学领域的三维动态建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近5年,该学科方向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项课题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资助,取得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为代表的一系列的科研成果。

本学科方向以建模仿真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系统为工具,以三维地质建模为研究对象,建立地质模型、构造仿真系统,分析评估仿真结果。当前,随着地学应用研究在广度与深度地不断拓宽与深化,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多分辨率、三维动态表达的地质模型,使地质学者获取、存储、处理和显示地学数据的方法发生深刻地变化。而国内对三维地质模拟的研究与应用还比较薄弱,无法形成规模,具有自主产权的商业化系统更少。结合计算机、地球空间等学科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大量基于地质体的自然和人为动态现象,提取破裂和流动的时间-状态抽象模型,在虚拟地质环境中,对复杂而多变的自然和人为动态现象进行高度地抽象、离散、组织和归类。

本学科探索基于地质体中蕴涵的时空变换规律和共同特性,设计描述地下或地表中动态实体之间复杂关系的拓扑变换模型,从理论方法、实际应用、数据分析等多方面探讨变换过程中实体网格形状间一致性等问题,为模型的实时显示和时空信息分析奠定基础。通过分析刚体破碎的物理行为、相关原理和实现流程,结合不同应用领域特征,对大规模场景中复杂物体进行破裂算法设计与分析。通过对模拟计算的参数设置、影响力、破坏属性等分析,研究物理引擎类型设计、动态模拟时的计算精度、交互式设置、群组物体的计算模式及其实时碰撞检测技术,并进行岩石破裂动态模拟和评价。结合流场的复杂性,讨论分解粒子沿三个垂直方向的运动,以及在非结构网格上的流线跟踪速度场近似解,将提取的相关特点附加到相应的单元或节点以确保算法的鲁棒性和稳定性。为实现数字北京计划提供三维动态模拟与分析的基础地质平台。该理论方法能够广泛应用于北京城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等地球空间科学的各个领域。

4、智能控制与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技术

本学科方向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重点研究控制理论中的新型控制系统和策略。该方向长期开展工业过程智能控制及工控系统信息安全领域中,化工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应用及其安全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化工生产过程控制系统----DCS/PLC系统及安全领域的跨学科团队,在化工生产过程控制及其安全方面学术、科研和开发实力雄厚, 完成了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本学科团队成员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学位7人。

工业过程智能控制主要包括局部智能控制和全局智能控制。局部智能控制是指将智能引入工艺过程中的某一单元进行控制器设计,包括智能PID控制器、专家控制器、神经元网络控制器等,其在参数的整定和在线自适应调整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用于控制一些非线性的复杂对象。全局智能控制主要针对整个生产流程的优化控制,包括整个生产工艺的控制、过程的设管理、规划过程操作和及时处理异常等。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是国家网络空间安全重要环节。在西方发达国家对国内工业控制核心技术垄断环境下,关键工业控制系统产品大量应用国外产品,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非常脆弱,工业控制安全受制于人,重要基础设施的工控系统成为敌对势力渗透攻击的目标。主流的工业控制系统普遍存在安全漏洞,多为能够造成远程攻击、越权执行的严重威胁类漏洞,而且近两年漏洞的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国家将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提升到国家网络空间战略高度。工业基础设施构成国民经济、现代社会以及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研究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具有国家安全现实意义。工业控制系统控制着工业与民生领域关键的基础设施,所有这些关键基础设施中任何系统、网络和服务遭到破坏社会影响重大,甚至影响到国家安全。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问题愈来愈严重,信息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工业控制系统一直处于封闭的环境中,通过网络或远处访问均无法攻击这些系统。随着工业控制系统逐渐采用工业以太网协议,工业控制系统面临新的安全挑战。企业管理信息化与工业生产信息化相互融合,实现了企业管理网与工业生产控制互联,这样直接增加了工业控制网络的安全风险。

该方向致力于解决工业控制系统中复杂安全生产问题,有力地支撑了北京市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院以及学校的安全生产方向的学科建设,更好地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