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2025 年度课题立项结果正式揭晓,我校凭借深厚的科研积淀与前瞻的研究视野,在此次评选中表现亮眼,共有4项课题成功立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3项,充分彰显了我校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研究领域的强劲实力。
本次我校获批的立项课题涵盖了人工智能与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外合作办学资源共享、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多个前沿领域,具体如下:
重点课题“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及路径研究”,依托我校与法国巴黎电子与计算机信息工程师学院8年合作基础,计划开发融合课程、设计跨学科知识框架并纳入前沿内容,旨在探究人工智能与国际化人才培养融合路径、构建适配体系,对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及增强其全球竞争力有重要引领作用。
三项一般课题同样立足我校实践基础,各具特色与针对性:“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资源本土化共享模式与实践路径研究”,由胡守涛牵头,针对我校多个合作项目的资源整合问题,计划梳理外方资源并结合本土情况,构建资源融合模式,以打破资源壁垒、提高效率,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
“中德联合培养机制下机械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立足我校专业优势,引入德国“双元制”:国内3年强化德语与专业课程并嵌入德方内容,德国1年主攻企业项目并采用双导师制。该研究将为我校引入德方资源、优化培养方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国际竞争力提供支撑。
“人工智能背景下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模式研究”,基于“3+1”双学位模式,紧扣人工智能对经济管理领域的变革,探索该类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新路径,计划构建四方协同框架、开发相关虚拟教研室与交叉课程群,依托智能教学生态系统打造实训环境,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我校首次申报北京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课题即获多项立项,既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突破,也彰显了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研究潜力。学校将总结经验,鼓励教师聚焦前沿、参与高水平研究,融合国际先进理念与资源及我校特色,培育高素质人才,为全力打造新时代首善之区工程师摇篮而不懈奋斗。
作者:金红梅 / 编辑:茆云杰 审核:李林琳 来源: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