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进行时】思想政治工作大家谈(一)

 

编者按:去年12月,党中央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近日,我校召开了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和会后,全校师生掀起了学习讨论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贯彻中央和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新高潮,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特此摘编了部分师生发言,以供大家参考。

张尧斌(党委宣传部部长):教师既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又是同行同向开展育人工作的参与者和依靠力量,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我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围绕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在明道立德教育引导、解决教师思想实际问题、强化师德纪律约束、完善师德考核评价、发挥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等方面形成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师的全部工作和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切实解决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好抓什么、怎么抓、谁来抓的问题。路径已经清晰,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以钉钉子精神做好工作,就一定能把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为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孟波(党委组织部部长):我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既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学校今后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指导。高锦宏书记在会议上所做的讲话,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全面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重要遵循。作为党务工作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从全面从严治党的角度,去思考和开展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其次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把贯彻落实全国和北京高校以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部门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的推进下去。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通过建章立制,将本次思想政治工作会的成果长效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第三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落细落实落小任务分工,加强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使各项工作措施真正贯彻执行、落地见效。

王文杰(学生工作部部长):全国和北京市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的召开,对学生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并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要求。学工系统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旗帜鲜明的引领学生。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理想信念的引领,价值观的引领、科学精神的引领作为思政工作的“纲”,以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学业需求、生活需求当作思政工作的“目”,坚持“纲举”才能“目张”。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润物无声的温暖学生。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建和拓宽工作平台,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从而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落细、落实,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服务青年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戴波(北京市优秀教师、市级优秀共产党员、教务处处长):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明确为谁培养人,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肩负的重任。从教育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就要深刻认识教育本质,明确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活动,把对社会、对民族复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诠释,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辅导学生完成自我价值定位,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还要继续构建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坚持因材施教,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坚持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要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育人功能;大力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高度重视教师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宇波(长江学者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市级优秀共产党员):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这是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明确要求。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需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让自己的人格魅力、科学精神感染学生,不断提升育人水平。我们需要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融入到具体工作中,坚持一名教育工作者和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坚持遵循学术规范和严守学术道德,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坚持孜孜以求、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科研精神,实现教学育人与科研育人相统一、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统一,做一名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发布日期:2017-07-09 收稿日期: 文章编辑: 胡芳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