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院落户我校 政校联手全力服务首都安全生产
6月26日下午,北京市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院发展战略研讨会暨揭牌仪式在我校综合实验楼一层大厅隆重举行。
北京市副市长张延昆,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张雪,市教委副主任郑登文,市科委党组书记呼文亮、副主任张光连,市编办副主任孙仕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吕静民、副院长李克荣,北京市安监局局长张树森以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市安科院、信息中心、宣教中心、科技处、大兴区安监局等相关领导,我校党委书记高锦宏、校长郭文莉等校领导及干部师生代表,《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现代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媒体代表出席研讨会和揭牌仪式,焦向东副校长主持。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我校于2012年6月开始合作共建“北京市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研究院”,致力于开展安全生产培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各项工作,服务首都安全生产。2015年5月,双方进一步整合我校本科专业以及相关院系研究资源,组建“北京市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院”,并申请成为独立事业法人单位。
张延昆副市长在讲话中指出,安全生产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安康,关系首都城市安全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当前,相对于首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安全科技在安全生产中的根本性作用的认识还不到位,对安全科技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支撑保障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基础研究仍然比较薄弱。
张延昆副市长讲话
张延昆副市长表示,非常高兴看到北京市安监局和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联合成立北京市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院。希望新成立的研究院能为北京市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支持、技术支持、智力支持,在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建设、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建设、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支撑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将北京市安全生产力量做实、做强、做大,弥补我们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不足,为首都北京乃至全国的平安和谐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市安监局局长张树森表示,成立北京市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院,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促进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意见》要求,推进市属院校参与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进政校合作的创新性探索,也是全国安全生产领域的一项创新之举。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落实“科技兴安”战略、城市安全运行发展、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和积极创新的迫切需要,希望研究院重视加强队伍建设,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现有科研优势,积极开展软科学研究,拓展社会服务领域,树立专业权威,为北京市的安全生产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张树森局长讲话
郭文莉校长表示,政校双方合作三年来,本着“真诚合作、优势互补、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在开展安全生产领域基础性研究、技术性创新和教育培训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新成立的研究院将进一步集中学校、政府、企业等多方资源优势,立足北京、面向全国,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科学研究、工程服务、技术咨询、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及技术服务。
郭文莉校长讲话
焦向东副校长主持
现场领导和来宾共同为研究院揭牌,标志着政校联手服务北京市安全生产迈出更坚实的一步。
仪式结束后,张延昆副市长一行实地走访考察了北京市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院,听取工作汇报。
据悉,近几年来,研究院依托我校学科优势、师资力量和科研条件,面向首都安全领域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安全生产信息技术、城市油气设施安全保障技术等领域,在阻隔防爆措施配套技术、危化品仓储安全状态监测及预警、典型危化品爆炸事故机理与预防控制、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等方面积极开展研究,连续两年承担国家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科技项目,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市科技计划项目和企业横向课题总经费达到1100万元;参与项目获得国家安全总局第六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一等奖。首次在国内建立了工业运行级别的“烃类VOCs污染控制综合实验平台”,获得第七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优秀展品二等奖。学校取得二级安全生产培训资质,近三年开展安全生产培训近万人次。学校于2013年起开办安全工程本科新专业,以“立足服务北京、面向大城市安全生产与城市安全运行”为理念,开展以危险化学品为特色的安全生产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
目前,研究院已建立“一室三部五所”的组织架构,即办公室、检测部、科研部、市场部、化学品危险性检测与安全控制研究所、安全生产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研究所、石油石化装备安全与运行保障技术研究所以及安全文化研究所。下一步,研究院将着手申办“北京安全工程学会”、筹办“第九届北京安全文化论坛”、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资质实验室建设、联合开展职业卫生检测服务机构建设、工业粉尘爆炸实验室建设、参与北京市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等多项工作。
(宣传部 摄影∕阮桢毅、游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