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娜:在学生工作舞台上演绎最美丽的舞蹈

––访师德标兵外语系学生辅导员李娜娜

      记者 李愈、宋伟

题记:有一个群体平凡却不平庸,这些年轻的领路人用他们的青春铸成更年轻的人的成长和成熟,让大学校园里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成就了梦想。他们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辅导员老师!李娜娜老师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她在平凡的岗位上获得了不平凡的成绩。                                                                         

演绎人生中最美丽的舞蹈

2004年到我校工作以来,李娜娜老师曾两次被评为校级就业工作先进个人,一次被评为北京市优秀辅导员,一次获得学校“七一”征文比赛一等奖;她所负责的班级中,连续三年都有班集体被评为北京市先锋杯优秀团支部和北京市优秀班集体;她所负责的学生中,连续三年都有人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

 

2007年暑假,带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时,亲自宣传奥运知识。

 

面对这么多荣誉,她并没有止步不前,因为她并没觉得自己多么出色,而这些是周围领导、同事、同学对自己的认可,更多的是对她以后工作的鼓励。所以她会以更加努力地工作回报大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李老师用她的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她说:“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把工作变成一个舞台,和同学一起演绎人生中最美丽的舞蹈。”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8418,我们按约定的时间,来到主楼9层外语系学生办公室,采访2007学校师德标兵之一的李娜娜老师。当我们到达的时候,她还在忙于手中的琐碎工作。

之后,我们每次去找她,她都忙碌在学生中间。她说辅导员的工作就是和学生打交道,当被问道:“学生的个性差距很大,难免有一些惹事的,你是怎样辅导他们的呢?”她的回答是:“至少我认为,老师的眼里没有‘坏’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优点,我们应当给予肯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能因为一次错误就否定了他,只要指出错误再和他讲道理,我想,他会做得更好!”她就是这样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做出指导的。 

一切从熟悉工作开始

当然,什么事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弄好的,李老师亦是如此。她初来乍到时,对工作还不是非常熟悉,只是凭借学生时代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有一番理解。而真正站到这个岗位时,却发现并不仅仅是自己看到的那样。脑子里没有什么思路,只是来什么,干什么。所以,难免手忙脚乱。她说,在同事、领导的帮助下,慢慢适应了这种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规律愈来愈明显,工作也愈来愈手到擒来。

刚当辅导员的时候,她正赶上2005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她负责整理学生资料。在当时的条件下,还没有多少学生的电子文档、资料,只能把以前零散的资料翻找出来,一点一点整理归档。由于白天上班需要做好日常工作,整理时间有限,而资料内容又非常繁多,她就利用晚上下班时间把那些不成系统的文件铺到地上,一张一张地整理,有时甚至到凌晨。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一张一张,一本一本,一盒一盒,资料终于整理好了,她也对这项工作有了系统的认识。她说:“教评对我来说是一个时机,通过教评期间在各项工作上的准备,很快熟悉了外语系学生工作。” 

就业先进源于耐心的付出

在外语系担任辅导员以来,她曾亲手送走三届毕业生,她所带的班级就业情况一向很好,外语系也连续两年被评为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当记者问及有何诀窍时,她表示,这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是全体老师和相关部门一起努力的成果。她针对毕业生的个体与集体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刚开始做这项工作时,她将毕业生的问题、姓名、目前状况一一记在本子上,不懂便去问就业中心或系领导,然后一一给同学们解答。就这样,积累了两三年,她把本子上的内容全部记在心里,工作起来也就游刃有余了。由于诸多原因,大四学生班级的观念逐渐淡化,集体指导显然不能满足就业工作的需要,因此,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她更多的是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与交流。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交流的内容包括对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的指导,对各项事务的通知与要求,对学生所出现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答疑解惑等。比如一同学因考研失利,出现了心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她在系领导的建议下,认真做她的心理及思想工作,为此她还请教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及时与其父母沟通,并通过与其本人大量的交流,使学生自觉的将“理想自我”向“实际自我”拉近距离,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加准确的为自己定位,保证了她顺利的完成了毕业实习、论文、就业等环节。对于特困毕业生她更是给予更多的注意与关心。她经常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在就业问题上给予更多的指导,甚至毕业后还一如既往地为他们提供帮助。

作为学校就业指导先进个人,她还担任着学校多个院系的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一个教学班少则六、七十人,多则百余人。就业政策年年有变化、就业信息瞬息万变,为了能准确、广泛地了解就业政策,收集就业信息,她主动学习就业工作理论和知识、锻炼就业指导的技能。常常为回答学生的一个问题,她要花大量的时间查找资料,直到给出学生满意的答复。学生们从她的就业指导课上也收获了很多。有学生这样评价就业指导课:“对面临就业的同学是中送炭,老师讲到的很多资料是我们很难查到的,通过对简历和面试两方面的细心讲解,可以避免犯很多错误,走很多弯路,尤其是面试指导对我的作用更大。课程的内容很好,很充实,对此无任何意见,只是想说,能否在大二、大三适当开一些此类课,增加同学们的就业意识,督促增加自身能力,谢谢老师的精心准备!” 

双肩挑起学生管理和教学

2006年,我校实施德育课教学改革以来,她成为第一批担当德育课教学任务的辅导员之一,他们被称作“双肩挑”,即一肩挑学生管理,另一肩挑德育教学。

2006年下学期开始,她担任起了大一新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任务。为了将新生及时引入大学生活的正常轨道,她针对大一新生的特点,通过几年来积累的学生工作经验,凭借对大学生特征的了解,精心准备每一次课,不但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料,还结合国内外时事、校园生活、党团活动设计教学环节、增强师生互动,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的教育引导,使同学们树立爱国主义情操,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学生经常会给她发电子邮件,一位学生在给李老师的信中写道:“李老师,我今天突然有了许多感悟,我觉得人活在世,真的要自强、自立,要有一些能拿得出来的东西!学习永无止境。”

平时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主动去找她谈心,她也总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耐心开导学生。四年多来,她组织并参与了多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和活动场地,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并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学生们都愿意与她倾诉心里话。

组织学生社会实践

她还先后担任外语系学生党支部副书记、书记,认真做好外语系系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推动了学生党支部的适时成立,并且划分了党员责任区,既为党员同学创造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空间,又为带动广大同学的进步树立了榜样,使得党员的先进性得以更真实的体现。

采访中,有两位同学找她有事,她说了句抱歉,稍等一下,便去和同学谈话,依然是那么耐心、认真。回来时,又说了一句,“不好意思久等了”。这便是李娜娜老师。 

“百分百”的出勤率

在学校工作四年多以来,她不舍得请一天假,甚至病假。仅有一次,在2007年学校党建评估期间,正在上德育课、同时负责学生工作和日常事务的她忙得不可开交。这个时候,她得到了母亲病重的消息,尽管母亲尽力不让她知道。等党建评估工作暂告一段落,她才把母亲接到北京,也仅仅是请了一天假,带母亲去看病。李老师认为自己从母亲身上受益很多。她说:“其实,我母亲对我的帮助是最大的。”她的母亲是一位小学老师,退休后因学校缺人又被返聘,最后因为病重不得不退下线来。李娜娜老师的话语中透出了她对母亲的钦佩、感激、愧疚……而这一切,则是源于爱。一种源于母亲的爱,她把这种爱投入到了工作中。

她母亲如此,她也是毫不逊色。她目前的工作状态是:白天在办公室里、课堂上;晚上、周末组织学生会议或参加学生活动;深夜进行备课。当谈到她的业余时间都干些什么时,她的回答是“看些书来充实自己,使自己在工作中有把握!”在上班时间,她从来不挥霍一分钟,有工作总是赶着做,可以说她在工作上几乎投入了全部时间、精力和汗水。

憧憬“桃李满天下”的幸福

也许有人会问她这么努力,到底图个啥?她的学生,已经毕业的会经常回来看望她;平时走在路上,不论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同学叫一声“李老师好”。这便是工作带给她最大的快乐。

在实际工作中,她与同事、领导相处融洽,能够进行顺畅的沟通。同时也得到学生的信任与青睐。一位参加演讲比赛初赛的同学对评分老师和分组情况有些不解,当她与其进行一番沟通后,学生这样回信“李老师,我没有问题了!谢谢您的关心和教导。我们要追求一生的光辉,而不是一时的精彩。”一位被全免学费的学生在给她的信中这样写到:“曾经您对学生说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这句话学生一直不敢忘。所有的事我都记在心里,可是表达出来却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谢谢您!’我一定不辜负您和所有老师、学校对我的培养,争取做出更好的成绩!”

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之所以能够在这个岗位上快乐地、踏实地工作着,首先归因于我所处的工作环境的和谐、健康、有序,这里有领导的正确指导,有同事的帮助、支持和理解;这里有通情达理的学生们的配合与协作,更有对青年政治辅导员这一岗位的热爱和对这一岗位将带来的‘桃李满天下’的幸福感……所有这些都形成了我努力工作的动力源泉”。

我们离开的时候,办公室里只剩下李娜娜老师自己了,下班的时间早就过了,但她还在那里忙着手头的工作。(本文部分内容引自2007年师德标兵李娜娜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转载自《北京石化学院报》2008430日第226期)

 

 

作者:记者 李愈、宋伟 发布日期:2008-05-08 收稿日期: 文章编辑: 鲁珺瑛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