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为教学第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质量监控» 教情通报»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情通报(18年4月)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情通报(18年4月)

教学情况通报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务处编  

2018年第2期  2018年5月31日

2018年4月,学校领导干部和同行教师通过现场听课,对我校日常教学情况进行了检查,课堂教学总体情况良好,教学秩序井然有序。

结合学校领导干部和同行教师和2017-2018学年春季学期期中教学检查总结等反馈信息,现通报有关情况如下:

1、听课次数汇总

听课人

次数合计

校领导

4人次

学校处级领导干部

35人次

同行听课

112人次

期中教学检查总结

12份

2、课堂纪律情况

四月份,课堂内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做到认真听课,不迟到早退;小部分课堂出现了大面积迟到和旷课现象。其中4月12日的选修课《人际关系学》的课堂上,学生应到120人,实到92人,旷课28人;4月19日机械171,172和机电171,172等班级的《大学物理(上)》课堂上,学生应到119人,实到95人,旷课人数达到24人;4月28日的高151,152,153等班级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上,学生应到68人,实到54人,迟到1人,旷课人数达到14人。针对上述问题,请各教学院(系)切实加强学风建设,督促提高任课教师的课堂纪律管理意识。

3、教师授课情况

(1)课堂评价为认可并建议推广的教师名单

化学工程学院张晨老师的《物理化学(一)》课程,授课教师思路清晰,公式推演娴熟,概念解释清楚;学生能够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

机械工程学院赵增慧老师的《机械制图》课程,授课老师讲课思路清晰,非常具有亲和力、感染力,与学生互动非常充分,耐心指导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在课堂的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

机械工程学院丁乔老师的《机械制图(二)》课程,授课老师备课很充分,从学生掌握的程度来备课,及时的更改讲课内容,讲解清晰,知识点的讲解非常细致;学生按时上课,学习状态很好,学习主动性强,积极和老师互动。

信息工程学院赵国新老师的《PLC/FCS原理与应用》课程,授课教师工程经验丰富,案例讲解透彻,互动效果好;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互动。

经济管理学院郝冰老师的《国际商法》课程,授课教师课前准备非常充分,教学PPT制作精良,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课堂尺度把握的很好,平时有小测验,对保证到课率方面有积极意义;学生能够认真听讲,课堂纪律较好。

人文社科学院詹文利老师的《影视鉴赏》课程,授课教师讲解形象生动,语言富有感染力,注重与学生互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先锋老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授课教师讲课思路清晰,理论功底扎实,课堂掌握力强;学生出勤,听课情况及课堂教学秩序良好。

数理系章联生老师的《高等数学(下)》课程,授课教师备课充分,讲课条理清晰,学生认真听课。

外语系Stephan Barker老师的《英语阅读》课程,授课教师教学很严谨,课堂纪律严明。

安全工程学院康健老师的《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授课老师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兼顾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同时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学生保持充分的互动。学生均有积极主动的学习,遵守纪律,积极听课。

体育部王敏老师的《健美(男生)》课程,授课教师讲解清晰,示范准确,课堂组织严谨,能看出扎实的基本功和对健美知识潮流的掌握,课堂效果非常好。

工程师学院迟方老师的《电工电子实习》课程,指导教师授课声音宏亮,富有激情,讲授内容清晰,亲身演示便于学生理解;学生听课认真,操作听从老师指导,纪律良好。

(2)应关注和及时对照的问题汇总

个别教师教法单一,与学生互动少,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存在欠缺。

4月12日,选修课《人际关系学》课堂上有互动,但学生积极性不佳,课堂氛围不够活跃,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埋头玩手机;

4月23日,数理系能动161,162和环境161,162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上,坐在后排的学生上课玩手机,不认真听讲。

4、专业建设情况

4.1 功能材料

2018417日至418日,学校组织开展了功能材料专业本科专业建设评估工作。本次进校考查的专家组由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齐方教授任组长,成员包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开发部原主任洪定一教授,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原副总华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正平教授。在反馈会上,洪定一教授对我校功能材料专业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总结了专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改进建议;华炜教授认为可以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学生;刘正平教授针对课程大纲等方面提出了个人见解和建议,认为教学大纲应该更好的落实到材料上。

现场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以及需要关注的事项:

一、学生

1)切实加强本专业的生源质量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生源质量;

2)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和兴趣有待提高,学生在就业时选择转行比例较高,考研学生也倾向报考与金融等相关的其他专业,需要通过课内外多种渠道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热爱的教育;

3)加强学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了解,向学生解读培养方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及其相互关系。

二、培养目标

围绕学校的总体定位和建设目标,进一步明确本院功能材料专业定位,厘清特色专业方向,培养目标的内容对职业能力的表述不清晰。

三、毕业要求

1)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理科化,缺少毕业设计等工程化训练,其支撑专业培养目标及定位有待改进。

四、持续改进

本专业持续改进机制不够完善,持续改进闭环未能有效运行:

1)评价没有聚焦课程目标的达成以及对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实验课程质量评价机制有待完善,提高实施效果;

2)加强毕业生跟踪覆盖面、用人单位、行业组织调查的代表性。对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定期分析,提高分析结果的说服力,形成文档记录。

五、课程体系

1)本专业的理论课程较为规范,但是需要加强实验课程的教学管理;

2)参与教学改革研究不够,需加强积累凝练教学成果。

六、师资队伍

1)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逐渐提高,但需加强教师工程化背景训练,学校和学院应形成制度化;

2)专业领军人才不足,专业相关的学科平台需要加强;

3)实验室专门实验员或教辅人员队伍需要加强。

七、支持条件

进一步加大对专业本科教学实验室面积的投入。

4.2 测控技术与仪器

2018年4月26日至4月27日,学校组织开展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专业建设评估工作。本次进校考查的专家组由北京理工大学陈祥光教授任组长,成员包括北京化工大学王建林教授,北京工业大学于乃功教授。专家组在进校现场考查前认真审阅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自评报告和课程教学大纲,并形成了“专家组考查要重点”。进校考查期间,专家组通过听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负责人汇报,与全体教师、相关管理人员以及学生进行深度的一对一访谈,查阅教学档案和有关支撑材料,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建设情况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考察。

现场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以及需要关注的事项:

一、学生

标准达成情况:学校、学院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招生宣传,制定相关文件并且具有有效措施保障。专业具有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实施过程中落实。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表现进行跟踪和评估,通过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评估、综合素质的测评等确认达到培养目标要求。

存在的问题及关注项:

1)吸引外省优秀生源基地偏少;

2)科技创新获奖的“学分或成绩”是否加入支“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计算中?

3)大一、大二参加科技创新的学生所遇到的困难是否及时关注和解决?

二、培养目标

标准达成情况:专业具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能够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有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的相关规定,并定期进行修订,评价与修改过程有行业和企业专家参加。

存在的问题及关注项:

1)有部分学生对“测控”与“自动化”专业之间的差别不清楚;

2)建议将“生产一线”改为“生产过程”;

3)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培养目标修订过程相关材料的记录、存档;

4)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宣传的广度不够。

三、毕业要求

标准达成情况:专业的毕业要求能覆盖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毕业要求,并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形成支撑关系;建立了毕业要求评价机制,将各项毕业要求分别分解为若干指标点,分别落实在对应具体教学环节中;通过对各项具体教学环节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的评价,支撑对毕业要求相关指标点达成度的评价,再由基于各有关指标点达成度的评价形成对各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评价机制及评价过程合理。

存在的问题及关注项:

1)培养方案与上课内容、教材、试卷以及实践教学内容有不一致的情况;

2)“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分解和支撑指标点相应课程权值的分配有不合理的情况;

3)“复杂工程问题”和“非技术因素”的主要特征、能力要素的描述,给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处理“非技术因素”能力的整体设计方案不够全面;

4)只通过毕业设计使全体学生具有“项目管理”的能力,这个指标点达成度不够。

四、持续改进

标准达成情况:专业有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主要教学环节有质量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能够促进达成培养目标;能够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建立了有效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建立了用人单位定期评价反馈机制,能够将外部评价结果用于培养过程的持续改进。

存在的问题及关注项:

1)评价结果(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培养目标达成情况、毕业要求达成评价、课程体系评价、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是否被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

2)如何证明评价结果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

3)论述从六个方面(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培养目标达成情况、毕业要求达成评价、课程体系评价、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评价结果应用于持续改进工作的情况,并对改进效果进行分析。

五、课程体系

标准达成情况:该专业课程设置能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设置的量和内容能够支持本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以及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符合要求。选题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指导和考核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存在的问题及关注项:

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总学分、支撑毕业要求相应指标点的课程设置(必修课或选修课);

2)如何设置课程体系(包括设计思想、体系结构、措施、教学要求等)实现能力培养?如何落实到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处理非技术因素影响能力培养?这几个方面目前还有不足之处;

3)有部分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格式不够规范,指导教师对论文及相关材料的检查还不够认真;

4)测控专业实验偏少;

5)部分试卷或实验课没有填写达成度表,或有表没有填写;有的试卷任课教师或教学负责人没有签字;

6)有的课程不及格率较高。

六、师资队伍

标准达成情况:教师数量及结构满足教学需要,有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教师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程经验及工程背景等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教师在本科教学方面时间与精力的总体投入与完成具体教学任务时的投入符合专业和学校的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能明确自己在达成毕业要求及其分解的指标点时的角色和任务。有明确的评价机制,督促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存在的问题及关注项:

1)青年教师的培养规划(包括研究方向、职称申报、参与团队),引进高端优秀人才的政策。凝炼学科研究方向,加强团队建设;

2)加大力度,引进优秀人才。

七、支持条件

标准达成情况:专业的实验室及设备满足需要,与中关村软件园等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参与工程实践提供平台。专业的计算机、网络以及图书资料资源满足需求,资源管理规范。教学经费有保证,包括教学运行经费、实验耗材费、实习费、毕业论文费用、教学设备购置费、课程建设费、教改项目经费等。学校有效地支持本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支持教师本身的发展, 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和培养。

存在的问题及关注项:

1)“传感器技术”、“检测技术”课程实验的装置不够;增加传感器技术的实验装置;

2)突出本专业的特色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