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教育强国战略 锻造新时代育人标杆
——我校骨干团队参加“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和教学改革示范案例申报培训会”
4月25日,由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和教学改革示范案例申报培训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东会议厅隆重举行。此次培训旨在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助力北京高校在教学成果奖申报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我校由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家庆带队,率教务处处长王腾、研究生处处长陈飞及各教学单位分管领导、申报骨干近50人参加培训。
在培训会上,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王战军教授以 “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培育‘国家教学成果奖’” 为题作专题讲座。王教授强调,申报国家教学成果奖需精准把握政策导向,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等顶层设计,以 “立德树人” 为核心,服务教育强国战略。他指出,该奖项作为我国教育教学领域最高荣誉,不仅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 “试金石”,更是“后发国家”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战略抓手,在数智时代兼具创新 “发动机” 与改革 “催化剂” 双重属性,需从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维度系统推进教育创新。针对申报要点,王教授详细解读了成果申报的硬性门槛、成果完成人的资历要求、把握评审重要导向等关键内容。结合2022年研究生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成果《创新驱动、融合育人、追求卓越——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实践,王教授分享了北京理工大学持续推进研究生教育学人才培养与发展的经验,历经10余年探索走出了一条成建制、系统化、可持续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新路,揭示了高水平教学成果需要历经“十年磨一剑”的持续深耕。他强调,教学成果的培育要以问题导向破解人才培养痛点、以真抓实干夯实实践根基、以成果转化扩大社会辐射,为高校提炼特色成果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蒋毅坚教授以“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案例申报要点”为题,详细讲解了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案例的内涵、教学成果与示范案例的区别和联系、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案例的申报流程及注意事项等。他指出,优秀的教学成果应具备独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并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产生显著效果。蒋教授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剖析了如何提炼成果的创新点、撰写高质量的申报材料以及展示成果的应用效果和示范推广价值。他特别提到关注教育部及北京市教委的重点领域,如“大思政”教育、产教融合等,以契合时代需求。他还演示了如何撰写优秀案例,从背景、目标、实施到成效评估,并给出了具体建议。
参训教师一致表示,此次培训站位高远、内容详实、指导精准,既有对国家教育政策的深刻解读,又有对申报要点的细致剖析,令人深受启发。通过专家对教学成果奖申报的系统讲解和典型案例的深度分析,教师们不仅拓宽了视野,更掌握了成果凝练、材料撰写和特色挖掘的关键方法,为后续申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迅速开展教学成果申报专题研讨活动,围绕培训内容开展深入交流,进一步消化吸收新理念、新思路,加快修改和打磨申报材料,确保将培训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的申报书,助力教学成果培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供稿:金红梅 审核:崔丽敏 王腾)
教务处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
2025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