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为教学第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智慧课程建设培训班暨2025年“智慧课程”教改专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智慧课程建设培训班暨2025年“智慧课程”教改专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image.png

关于开展智慧课程建设培训班暨

2025年“智慧课程”教改专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教学院(部)、全体教师: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战略部署,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相关要求,积极响应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学校已完成“石化学堂”智慧课程平台的建设。为充分发挥平台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提升我校课程建设质量与教学水平,培育具有创新性、实践性的优质课程资源,学校决定开展智慧课程建设专题培训,并同步启动2025年“智慧课程”教改专项立项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一)培育优质课程:践行“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型、挑战度)的“一流课程”标准,积极探索课程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新评价,通过“做中学”的培训,着力建立一批智慧课程示范课。

(二)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全体教师了解AI融入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优化现有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掌握智慧课程平台建课的流程,在不同教学场景使用对应功能优化教学;从“会使用”到“用的好”,为学校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提升教师能力:以专题培训和专项立项为契机,鼓励教师开展AI融合教学的研究,促进教师掌握AI技术在课程建设中的应用方法,深化教师对AI工具的应用,打造一支具备AI教学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

(四)完善资源体系:系统构建我校AI课程建设资源库,汇集优秀教学案例、AI工具集与数字教学资源集,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智慧课程建设经验与成果,为全校教师提供一站式支持,持续释放AI教学潜能。

二、申报要求

(一)课程要求

本次专项立项面向学校全体教师,申报课程需符合以下范围要求:

1.申报课程应为纳入最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鼓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课程、通识核心课程申报;鼓励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所属课程申报;鼓励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申报;鼓励已具备智慧教育平台在线教学资源基础扎实的课程申报。

2.申报课程需已具备一定的建设基础,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体系完整,具有开展AI融合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二)人员要求

1.申报人须为我校在职在岗专任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优良,近三年无教学事故和师德师风问题。

2.培训以个人为单位报名参训,课程建设可以个人或者课程团队为单位开展,鼓励跨学科、跨院系组建团队。

三、建设内容

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点突出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模式创新,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将人工智能融入“教-学-管-评”的课程建设各环节,迭代更新智慧课程建设全流程应用场景,解决传统课程建设问题,打造智能时代应用型高校课程建设新生态,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和教学管理效率。主要建设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场景:

(一)构建课程图谱体系

依托“石化学堂”平台的知识图谱模块,运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机器学习技术,对课程知识点进行系统性梳理与解构。重塑课程内容体系,明确能力体系、问题体系、知识体系、教学资源之间内在的逐级支撑关系,以此为依据重新梳理课程知识点,深度结合课程进行内容重构,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根据课程学时学分和课程内容,合理梳理课程图谱,从知识、问题、能力、素质四个方面构建课程图谱,实现从“教材章节”到“知识网络”的转变,为后续的智能教学应用奠定基础。

(二)强化备课辅助支撑

利用“石化学堂”智能备课助手模块,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自动生成结构清晰、逻辑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基于课程大纲自动生成教案初稿,涵盖教学目标、重难点解析、教学活动设计等模块,教学团队再进行编辑调整;教师可基于AI推荐的教学策略、案例资源和互动环节,快速完成高质量教案编写,实现教学内容的智能化、标准化与个性化定制;实现教案与知识图谱联动,在教案关键知识点处插入图谱链接,支撑课堂可视化教学;结合课堂实时反馈数据,动态调整后续教案内容,形成“生成-应用-迭代”的闭环优化机制。

(三)部署课堂授课助手

在“石化学堂”平台部署AI授课助手(讲伴),并在教室终端配合使用“雨课堂”客户端。授课过程中AI助手可通过语音识别记录授课内容、执行随机点名、智能应答学生提问,并根据语音内容自动生成课堂总结,这些功能将为课堂教学提供智能化支持,有效增强师生互动,从而营造沉浸式、高互动的智慧课堂氛围,实现教学过程的智能化辅助。

(四)建设智能题库系统

依托“石化学堂”的题库建设与自动批改模块,运用AI自然语言处理与图像识别技术,构建覆盖课程全知识点的智能题库,支持题型多样化、难度分层与知识点精准匹配,实现“一键出题”。借助自动批改功能,实现客观题自动批改与主观题智能辅助批改(如格式检查、要点提示),同时提供即时反馈与错题分析,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升评价效率与准确性。

(五)搭建资源检索平台

依托平台资源检索中心,整合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构建面向全校、持续丰富的AI赋能教学资源库。教师可通过“石化学堂”资源检索模块,快速检索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视频、课件、文献、案例等资源,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动态更新,进而提升备课效率与课程质量;建立个性化推荐机制,基于教师备课记录与学生学习轨迹,推送适配的教学素材与拓展资料。

(六)实现教学智能管理

运用学情分析模型与数据可视化引擎,采集教学全过程数据(含学生出勤、学习行为、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通过“石化学堂”教学管理功能实现精细化管理。建立课程运行仪表盘,实时展示知识点掌握度等指标,生成个性化学情报告;同时构建教师发展档案,自动记录AI工具使用频次与课程建设成果,为教师能力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四、项目管理

(一)组织申报

请有意申报的教师登录学校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http://cxcy.bipt.edu.cn/),选择“本科教学建设项目-教改项目申报”,点击“我要申报”,在线填写项目信息、申报人信息、上传《项目申请书》,保存后提交教学院(部)审核。用户名为教职工一卡通号,密码为一卡通号后6位。

各教学院负责组织教改项目立项论证、质量初审把关,在申报平台中统一审核、推荐排序,于2025年11月14日24:00前完成在线填报、评审推荐工作,并于11月17日16:00前将与项目管理平台一致的申报材料纸质版(申请书+汇总表,需签字、盖章)一式一份交至教务处(15B203),逾期不予受理。

(二)学校评审

教学单位申报推荐课程后,学校将组织专家评审,公示评审结果,公示期满后发布正式立项通知。

(三)组织专题培训

组织首批立项项目负责人参加第一期智慧课程建设专题培训班。培训构建“理念+案例→平台+功能→场景+课程”的内容链条,通过全景初探和专项进阶两个模块绘制阶梯式成长路径,邀请校外专家和我校优秀教师,采用专题讲座、课程分享、观摩教学竞赛等形式,以AI赋能教学能力为核心、以真实教学问题为牵引、以平台技术为支撑,系统提升教师AI工具实战应用与课程建设能力。培训共分为三大模块:

模块一:AI融入教学设计+“石化学堂”智慧课程平台初探;

模块二:“石化学堂”智慧课程平台功能进阶与专项调试;

模块三:参训学员进行智慧课程建设案例分享。

(四)过程管理

为保障课程建设质量,学校对入选培训班的智慧课程实施动态管理,对平台使用、建设内容、教学资源、AI工具、学生评价等多个运行数据进行监测和跟踪。对于未持续更新完善、课程建设质量明显偏低的课程,将取消培训资格和教改项目认定并追回相关经费,负责人三年内不得通过教务处申请校内任何项目。

(五)结项验收

本专项项目视同校级重点教改项目管理。立项智慧课程建设期一般为1-2年,经过集中培训与课程改革实践,每个教改项目须达到“四个一”的量化目标作为结题标准:完成一门智慧课程的课程建设(每门课程所构建的知识图谱应包括不少于100个知识节点,问题图谱应包括不少于5个基本问题;建设3-5个AI助教典型教学案例);一年之内使用“石化学堂”平台开展智慧课程授课;撰写一篇教改论文;帮扶一位教师开展智慧课程建设。

五、经费支持

学校将对立项项目给予相应建设经费支持,立项后向项目负责人拨付10000元课程建设经费。经费将分两批次拨付,正式立项后拨付2500元作为项目启动经费,2026年春季学期组织项目建设中期考核后拨付剩余经费,专款专用。项目结项后学校还将遴选建设效果显著的精品课程资助开展教学资源建设,并推荐至校级以上智慧教学平台上线。

 

附件:1.智慧课程建设专项校级教改项目申报书     

2.智慧课程建设专项校级教改项目申报汇总表

 

 

工作联系人:王薏群     联系电话:81292597

 

 

             教务处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

                    2025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