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元软件

温馨提醒: 今天是:

名师讲堂举办第21讲: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李晓春教授来校作“科学驱动的可持续发展制造”学术报告

发布人:jsfzzx发布时间:2016年06月20日 浏览次数:

2016617日下午,学校名师讲堂举办第21讲,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机械和航天工程学李晓春教授应邀来校作了“科学驱动的可持续发展制造(Scifacturing: Science Driven Manufacturing for Sustainable Future)”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陈家庆教授主持,60余名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学校副校长焦向东教授全程出席了报告会,并在报告会之前与李晓春教授进行了交流。

李教授的报告分为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李教授首先回顾了十七世纪以来科学和制造的发展历史,对重要的科学人物和重要的科学事件作了梳理,归纳了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物理学的发展趋势。李教授指出,现代科学理论(如量子力学)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已经达到了它的顶峰,最近几十年来的科学突破主要集中在应用科学方面,而应用科学的繁荣又为制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但目前在科学和制造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科学家们迷醉于探索的乐趣,不了解制造的边际条件;制造工程师们囿于所学的限制,缺乏必要的科学深度。这一鸿沟导致科学理论“变现”的周期很长。为了铺平这一鸿沟,需要实现传统制造(Manufacturing)到科学制造(Scifacturing)的转化。而为了实现这一转化,高校的制造工程教育应作相应的调整。

在第二部分,李教授分享了自己从事科学制造的实践案例。为了解决“拥有众多分散的纳米相的超强轻金属(Super-strong Light Metals by Populous Dispersed Nano-elements)”这一世界难题,李晓春教授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艰难探索,但未能得到理想的结果。最后正是借助于热物理学和分子物理学的基础理论,找到了最终的解决办法,李教授也因此发现了“小于60nm的纳米颗粒具有自分散特性”的科学现象,这一成果发表在世界顶尖学术杂志《Nature》上。

 

 

 

 

 

 

李晓春教授的讲座生动有趣,把深奥的科学理论讲得深入浅出,非常有感染力。报告会后,与会教师和李教授进行了热烈交流。李教授的科研经历开拓了我校教师的学术视野,其关于科学制造的理念对于我校制造工程课程的改革也很有启发性。

李晓春教授是美国雷神制造公司讲座教授,也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机械、航空航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教授。他在2001年获得了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学博士学位,是多个最佳论文奖和专利的持有者,同时5个专利被工业界应用。李博士分别于200220032008年获得了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美国机械工程学会Jiri Tlusty杰出青年制造工程师奖和美国铸造协会(AFSHoward F. Taylor奖。2001年到2013年他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W-Madison)机械工程及材料科学系担任教授,而且在20092013之间担任纳米工程材料处理中心主任(NEMPC)。李博士已经当选为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和国际纳米制造学会会士。 

TitleMore

版权所有: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联系我们:web@bipt.edu.cn
Copyright(C):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