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水,岁月如梭。在母校建校40周年之际,我已不知不觉度过了离校后的第十一个年头。每当回想起在母校的点点滴滴,总有无数的片段浮上心头,有喜悦也有辛酸,有汗水也有泪水,有付出也有收获。每次回忆,第一个略过脑海的就是当年的北区宿舍。 2003年的7月,当我在人生中第一次远赴他乡求学,第一次入住大学宿舍,感觉是新鲜的,心情是好奇的。那时由于母校扩大招生,学生宿舍供不应求,便在位于主校区正北方向,康庄校区正东方向的地方,将一家工厂的职工宿舍,改造成为学生宿舍。以如今的标准衡量,北区宿舍的设施堪称简陋,没有暖气,没有操场,没有食堂,没有澡堂。但对于当年初入大学校园的我们,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由于住的都是男生,四层楼的上上下下,大家不分院系,亲如兄弟。每天早上众人一起骑着自行车到主校区正门口的餐厅吃早餐,下课一起逛物美和小白杨超市,晚上一起挤在宿舍里唯一的电脑前看电影,熄灯后在不同寝室继续热烈讨论各种话题。 母校对于北区宿舍的管理是包容的。当我向宿舍管理员申请在厕所对面无人居住的宿舍摆一张桌椅,挑灯夜读英语时,代表校方的管理员给予了极大的便利。而我在入学第一年获得全校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继而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毕业后赴澳留学,每一份成绩都离不开母校当年的栽培和扶持。母校一直在做的,恰恰是所有伟大的大学一直在做的,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一个施展的舞台,为学生的进步提供一个助力。 我至今仍认为,当年吃的每一分苦都是日后成长的养分。在北区宿舍度过的第一个冬天,学校发放了塑料薄膜,由学生自己把漏风的窗户密封,以益保暖。在宿舍度过的第一个平安夜,我从被窝里被冻醒。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想想当年在北区宿舍的日子,再没有感觉什么生活是吃苦的了。反而周围在优越环境中成长的同龄人,遇到什么环境都觉得苦。 记得入校军训,部队指派给我们的指导员,年龄比我们还小。临到军训结束的前两天,小指导员找到我,请我带他到主校的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尽管这是违纪的,但我还是带他参观了一圈,他很兴奋,高中辍学参军,从未见过大学的校园。回到宿舍路上,远远的看到部队领导在门口,我们只好翻墙入院,蹲在墙根一直躲到领导训话完毕才溜进宿舍楼,浑身上下没有衣裤遮盖的地方都被盛夏的蚊子吸了个饱,整个人肿起一圈。 北区宿舍斜对面的阿美丽烤肉店,是宿舍附近为数不多的餐饮店,兄弟们经常光顾。朝鲜冷面,韩式烤串,冰镇啤酒,组成了北区宿舍同学们对“聚餐”的主要理解。宿舍院门口的小餐馆,名字已记不清了,则成了日常午餐和晚餐的首选地,等餐半小时甚至厨师忘记顾客点的菜都是稀松平常。在物质生活丰富,各种美食应接不暇的今天,反倒却格外怀念起当年那种简单而美好的味道。 幸福,从来都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每想起在北区宿舍生活的各种小事,嘴角都会不自觉地挂起一角微笑。北区宿舍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栋一栋高档住宅。但在我们的心里,那是一块曾经属于我们的地盘,那是一段永远属于我们的记忆,它如此独特,也无可再现。感谢母校,感谢北区宿舍,给了我们这样一段校园生活的经历,让同学们的情谊有更深的联结,让兄弟们共同的回忆卓尔不群。 营03 于辂 2018年7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