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多相流分离与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所举行《有机污染场地热脱附修复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讲座
2019年6月6日下午1:50,校级重点科研机构——机械工程学院环保多相流分离与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所,在综合实验楼0316会议室举行了题为《有机污染场地热脱附修复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的学术讲座,研究所骨干教师与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会议由校科技处处长、学科办主任陈家庆教授主持。讲座嘉宾焦文涛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现为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中关村绿创环境治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焦文涛博士围绕污染生态与环境修复,主要从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与修复及管理对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焦文涛博士从全局出发,详细介绍了我国有机污染场地现状,总结了热脱附的技术背景、基本原理和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当前热脱附技术所面临的的困难与挑战;结合某修复公司和江苏某化工污染场地项目的两个实际工程案例,分别对原位和异位热脱附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对全国各热脱附项目的调研,总结了国内原位热脱附技术应用情况,技术适用范围、影响因素等。焦博士指出,当今国内热脱附设备依托于国外进口,核心技术掌握不足;对热脱附过程中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与国外仍存在很大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程现场的数据难以获取或不真实,从而导致理论研究难以符合实际情况,无法对实际工程进行精确指导。因此,焦博士天推动了环境工程学报土壤污染热修复专辑,旨在提供土壤热修复领域的资源共享平台,深化理论研究,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同时分享了在ERH技术方面的工作进展,介绍了其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在互动交流环节,焦文涛博士与在场师生深入探讨了原地阻隔封存技术、热脱附联合微生物修复技术、直流电场与交流电场进行电加热和氧化协同修复等话题。
最后,陈家庆教授对焦文涛博士的学术报告进行了总结,高度称赞焦博士精彩的报告和研究思维;在场的老师和学生认真学习了报告精神,极大开拓了学术视野,本次报告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图文 环境工程系 桑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