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环境工程一流专业学生赴美交流学习项目圆满结束
2019年5月27日至6月9日,机械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15、16级共15名本科生,在环境工程系专业教师韩严和副教授的带领下,圆满完成了为期两周的赴美交流学习实践活动。在前期行程安排计划过程中,环境工程系负责人会同专业责任教授反复推敲研讨项目方案,提出围绕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大气治理等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选择美国加州大学系统的圣地亚哥分校(UCSD)、河滨分校(UCR)和洛杉矶分校(UCLA)三所高校,通过大学课堂观摩、实地参观考察、美国专家专题讲座等形式,助力学生在专业知识、技术应用和跨文化理解等方面取得新的提升和突破。
浸入式体验美国高校视角中的复杂环境问题及其观念做法
UCSD是环境工程师生美国之行的首站,该校是被誉为“公立常春藤”盟校的一所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不仅研究环境工程类应用技术问题,而且非常关注与环境相关的国际策略、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在简短的开课典礼后,学生到加州可再生能源中心进行参观实习,在美国专家的带领下,同学们学习了藻类生长控制因素和目标变量的表征方法,了解通过生物科技实现水资源保护、二氧化碳减排和提取海藻油的目标。能够亲眼看到种类繁多的海藻样本和亲身体验藻类培养环境,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加州可再生能源中心,从屋外的“太阳能板停车棚” 到院内的“植物树墙”,每一个细节都体验着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同学们在一份调查问卷的“带领”下,随着一个个问题学习到了这个能源中心的核心关注点:美国民居房屋的建造环节、水和光能的利用、声控机器人管家等。通过体验式学习,使得同学们在寻找答案的同时,熟悉和掌握了这些能源创新设计的原理,亲身体验了每个设计的实际操作,提升了大家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加深了对各个设计的理解和应用。
接下来,环境工程专业的师生们进入UCSD课堂,分别体验观摩了《环境系统导论》、《核能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三门课程。通过每节课50min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外,而且切身感受了美国大学生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方式方法。
在UCSD,我校师生还体验了美国大学课堂专题研讨会这种学术交流方式。UCSD的导师制学习既给予学生有效的学术引领,又留给学生足够空间以便自由探索感兴趣的领域。UCSD的“可持续能源中心”就是该校同学们亲手完成的实践成果,我校师生在这里亲眼看到中心的一砖一瓦都是通过环保资源回收建设起来,就连空气中多余的水分也可以被“抓回来”转化成直饮水。交流会上,美国同学们将自己感兴趣的环境问题浓缩成一个个展板,与来宾们交流自己的研究和思考,展板涵盖了问题的提出、研究战略、案例分析、测量工具及标准以及解决方案等大量信息。这种学术成果展示方式,不仅为我校本科同学呈现了参与国际交流和对话的样板,也激发了同学们要想成为环境工程专业人员就必须保持思维活力的使命感。这次交流会围绕空气、水、土壤问题,所涉猎的内容广泛而独特,拓宽了我校师生对于专业建设发展的思考。
在UCSD的交流活动圆满结束之际,校方负责人格蕾丝副主任对同学们积极的学习精神和取得的丰富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为同学们公布了SDG&E能源创新中心的竞赛成果,并颁发了UCSD培训项目结业证书。
跨文化背景下的定制课程深化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
第一周以UCSD为中心的交流着重于进入课堂、实验室、研讨会等广泛参与美国高校日程表的运行模式,第二周以UCR为中心的学习则侧重于在跨文化背景下聚焦我校环境工程专业重点关注的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置三大领域。基于前期的设计沟通,在美国专家的带领下,专门为我校学生量身定制课程、结合课内知识进厂实践并共同完成研究课题,获得成果打分评级。资深环境科学家Pavlova博士是美国官方环保机构的专家,她主讲的课程主要结合五个方面的专题来进行:(1)水处理关键概念和挑战;(2)环境污染与健康;(3)水处理技术;(4)固体废物管理;(5)水处理理论及应用。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午8:30-12:00全英文专题讲座;每天下午结合上午的讲座内容进厂实践。
在实践环节,Pavlova博士带领同学们前往洛杉矶橘郡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和UCR大气污染实验室等地进行现场实习,了解加州城市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和各种环境污染处理的研究开发,既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也加深了同学们对专业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理解应用。
提升跨文化学术交流能力 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第一周学术交流活动紧张而又令人兴奋,15名学生不仅努力应对来自语言方面的挑战,而且也努力克服身体方面的挑战:从早八点到晚七点高强度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完全没有“倒时差”的机会,每天晚上还要提交当天的学习总结报告。第二周每个专题3个小时的时间仍然没有满足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课后还请教了老师很多关于美国水处理、大气和固废处理的方法和措施。课程中小组学习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同学们在晚上除了完成美国教授布置的作业,还要为最终的成果汇报做准备,节奏之紧张不言而喻。
临近尾声,同学们分组合作完成了Presentation,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了自己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知识在不同案例中的应用。美国教授从组织能力、presentation内容清晰度、表达能力、回应问题和提问的能力、清楚和具有逻辑回答问题能力、应用科学概念回答问题的能力、根据具体案例能列出解决问题方案和选择最佳方案的能力、能够清楚和具有逻辑的描述问题的挑战的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全面评价,并最终形成了一个综合评价成绩单,同学们在结业仪式中都得了UCR的结业证书,为此次美国访学之旅划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挖掘潜力并拓展视野 立足专业为成长搭建平台
两周的赴美学习转瞬即逝,一切似乎都还在眼前,一切似乎都在昨天。同学们都非常珍惜此次学习机会。根据出发前环境工程系制定的安排和要求,同学们每天都要进行学习总结,起初由于语言障碍,每天的总结都要撰写到深夜1点左右。后来同学们逐渐地适应了全英语教学的模式,在起初努力听懂老师讲课的基础上,大家慢慢学会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有一次原本下午1:30到4:30的课程,最后为了解答同学们的问题而延迟到了6:00,对Pavlova女士的敬业精神同学们都表示倾佩。随着高强度学习进程的持续,同学们也逐渐展现出自身蕴藏的巨大发展提升潜力,从一开始不好意思开口,到课程结束时全英文的专题报告一气呵成,同学们的表现得到了美国老师的高度赞誉。
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还最大限度地了解和融入洛杉矶这这座城市,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美国校园里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认真勤奋的学生、文化与知识共存的图书馆、富有历史的“陨落的星星”、热情友好的老师、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都让学生们感到难忘。美国顶尖学府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蜚声国际的格里菲斯天文台也留下了同学们探索与求知的身影。
环境工程系专业教师韩严和副教授基于自身拥有的国际化教育经历和扎实的专业英语功底,在负责完成常规领队工作的同时还配合美方人员全程导学,更是起到了中美高校专业学科衔接的桥梁作用、中美校园文化差异的弥合作用、环境科学与综合学科融会贯通的指导作用以及分析中美环境工程基础微妙差异的解读作用。这种本专业教师参与下的全程导学,大大提升了学生们此行研学的效能,为立足专业搭建学生成长平台做出了新的诠释。
同学们在自己的活动总结中、在自己的微信空间里纷纷留言,发自内心地感谢学校提供的这次难得机会,感谢环境工程系相关教师为此次活动圆满举行所付出的辛苦努力。同学们纷纷表示,此类活动能够在体验国外一流大学教学模式的同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跨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同学们还表示,会将本次赴美交流所学取其精华分享给身边的同学们,也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满怀感恩之心,用实际行动回馈学校,为社会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
(机械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