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2P3050

课程名称:

毕业设计

学分/学时:

14/18

英文名称:

Undergraduate Thesis(Project)

大纲执笔人:

周翠红

大纲审核人:

陈家庆

适用专业:

环境工程

先修课程: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

大纲更新时间:

20171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参与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学生进行文献查阅、调研、翻译外文文献、撰写文献综述,进行相关课题的设计、理论研究、软件开发或动手实验,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或最新动态,并极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为特定专题领域的继续深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达成途径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教师指导、项目学习和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具有:文献调研、文献翻译,主要文献检索工具和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使用能力,掌握所从事课题领域内的发展现状能力;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需求定义、建模分析,制定实验、设计、模拟解决方案的能力;绘图能力、科技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深化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能力,独立进行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强化技术经济分析的观念,激发学生在此领域中继续学习和研究的愿望。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课程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综合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教师指导,查阅与研读资料,深化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并学习与课题相关的交叉学科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根据课题需要提高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2:具有环境工程专业设计或研究能力,以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根据课题要求,完成方案论证,根据环保设备发展,进行结构设计与计算,零部件设计,附属设备选择,或依据环保热点问题,针对复杂污染物的处理工艺进行,采用复合工艺进行设计设计计算,或依据污染物治理的复杂问题,建立实验方法并开展研究,并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环保、技术经济等因素,培养学生环境工程专业设计与研究能力,初步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3:具有获取与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通过查阅各类文献等技术资料,完成设计与研究内容,培养学生掌握主要文献检索工具和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互联网和文献检索工具搜索相关问题的技术信息并形成文献综述报告,对课程发展方向有较深入的了解,激发在此领域中继续学习和研究的愿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做准备。

课程教学目标4:具有团队合作与技术交流能力:在课题研究中,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多学科与学科交叉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方面的指导。小组内针对共性问题进行专业研讨,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水平,从类似课题中寻找解决途径。

课程教学目标5:评价环境工程实践中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的影响:通过参与环保设备设计、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工程研究类课题,寻求环境工程实践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依据相关法规范,评价社会、健康、安全、法律的影响。

1 毕业要求指标点实现矩阵

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1.4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课程教学目标12

学生自学:自行学习有关专业基础知识

资料查阅:学生查阅与课程有关文献,并与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指导教师针对课程中所需的相关科学、工程基础知识进行辅导,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掌握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根据课题需求提高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小组讨论:在小组内针对共性问题进行专业研讨,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水平。

3.2能够独立完成特定的环境系统或过程的设计,能够对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并在设计中具有创新意识。

课程教学目标2

资料查阅:学生查阅与课程有关工程案例,并与所要解决的问题对比分析,找到合理的设计方案。

教师指导:指导教师针对课程中所需的设计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并对创新的可行性进行评定。

课题研究:对课题进行合理性设计,并在设计中进行创新。

小组讨论:在小组内针对设计方法、设计软件、设计方案等进行专业研讨。

4.1掌握工程问题的基本研究方法,能够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掌握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拟定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课程教学目标13

教师指导:指导教师针对课程中所需的相关科学、工程知识进行讲述,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掌握方法。

资料查阅:学生查阅与课题有关案例,并与所要解决的工程问题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合理的分析计算步骤。

课题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课题研究,根据课题需求寻求解决方案。

小组讨论:在小组内针对共性问题进行专业研讨,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水平,从类似课题中寻找解决途径。

5.1掌握主要文献检索工具和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互联网和文献检索工具收集工程问题的相关技术信息,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

课程教学目标3

教师指导: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校内文献资源与专业数据库。

资料查阅:利用互联网和文献检索工具收集工程问题的相关技术信息并对其文献分析。

文献综述:完成文献检索与分析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本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

6.2能够评价环境工程实践中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课程教学目标5

教师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复杂工程问题的特点与制约因素,并对解决方案的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进行指导;

课题研究:环境评价与经济成本核算;

小组研讨:课题组内进行有关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讨。

7.2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考虑解决方案对环境、社会的影响,并能够对影响进行初步评价。

课程教学目标5

教师指导:及时掌握学生设计完成情况,并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解决方案的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进行指导;

课题研究:环境评价与经济成本核算;

小组研讨:课题组内进行有关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讨。

9.2能够在本专业的实践课程当中理解个人职责与团队目标的关系,能够作为个体或团队成员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课程教学目标4

教师指导:在课题研究中,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多学科与学科交叉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方面的指导;

课题研究:进行课题研究,提高进行技术交流的能力;

小组研讨:课题组内进行多学科与项目管理方面的研讨。

10.2能正确、熟练、规范地运用文字、图纸等撰写环境工程方面的技术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对环境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国际状况有所了解,能对当前相关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

课程教学目标34

教师指导:对学生开题报告、中期报告、毕业答辩、小组交流与汇报等环节进行表达能力与沟通技巧方面的训练;

课题研究:进行演示文稿制作、答辩准备等工作;

同行交流:课题组内或国内外同行进行课题交流,通过有效的沟通提高专业认识度。

10.3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口语交流能力,能熟练阅读和翻译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文献,了解不同文化,具有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34

教师指导:对文献翻译、毕业答辩、小组交流与汇报等环节进行表达能力与沟通技巧方面的训练;

课题研究:进行演示文稿制作、答辩准备等工作;

同行交流:课课题组内或国内外同行进行课题交流,提高国际视野。

11.2理解环境工程项目的多学科特性,能够从工程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利用工程知识开展初步的工程设计,理解工程重要指标及管理

课程教学目标13

教师指导:及时掌握学生设计完成情况,并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解决方案的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进行指导;

课题研究:掌握经济分析与决策方法、环境保护的经济评价方法和技术创新理论和方法,进行环境评价与经济成本核算;

小组研讨:课题组内进行有关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讨。

 

三、内容提要与学时安排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对应的教学目标

1

文献查阅及调研

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必须密切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必须紧密围绕国内外环境污染控制技术或环保设备开发的实际需求。根据课题要求,进行检索资料:中文文献不少于15篇,英文文献不少于5篇。

2

13

2

开题报告

查阅中外文相关资料,翻译外文文献,了解题目的工程背景和学科发展方向;要求外文文献不少于2万字符,且与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紧密相关。所撰写的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框架、格式和字符数应符合学校的规定。

2

12

3

进行具体的毕业设计工作

对于设计类题目,其工作内容至少应涉及工艺流程布置、工艺计算、结构设计、强度校核中的两项内容。工程图纸作为设计类题目的主要标志之一,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环保设备结构设计类题目的总绘图量一般不得低于三张零号图,水污染控制等污染治理类题目的总绘图量一般不得低于四张零号图。

对于实验研究类题目,应该有明确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必须真实,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必须客观、科学。

9

235

4

整理并撰写学位论文

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框架、格式和字符数应符合学校的规定。

2

4

5

评阅及修改

 

2

4

6

答辩及成绩评定

 

1

4

 

四、教学方式

1.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文献调研、学生自主进行课题研究相结合。

2. 基于工作任务的过程构建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在实践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个性教学法进行教学方法创新;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3. 采用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专业岗位能力为培养目标,选择项目构建合适的学习载体,项目源于复杂环境问题,教学目标定位为阶段性单项(单元)能力养成基础之上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教学设计体现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整清晰的技术路径和教学实施途径。

五、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参考书:

由指导教师根据课题指定相关参考书。

六、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本实践环节的考核以考核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为重要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1. 课程评分类型:百分制

2. 总成绩组成: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及答辩小组的评定成绩相结合,其中: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占40%,评阅教师的评定成绩占20%,答辩小组评定成绩占40%

2 课程教学目标评价矩阵

成绩组成

考核/评价环节

分值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的教学目标

指导教师

开题报告、中期报告、英文翻译、毕业设计(论文)、毕设中的表现、演示文稿

40

主要考核学生整个毕设中的表现情况、文献综述水平,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绘图质量、归纳总结能力、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40%入总成绩。

12345

评阅教师

开题报告、英文翻译、毕业设计(论文)

20

主要考核学生文献综述水平,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绘图质量、归纳总结能力、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20%入总成绩。

1235

答辩小组

开题报告、英文翻译、毕业设计(论文)、演示文稿、答辩中的表现

40

主要考核学生文献综述水平,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绘图质量、归纳总结能力、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答辩过程中的表现,以40%入总成绩。

12345

 

开题报告、中期报告、英文翻译、毕业设计(论文)、图纸、方案

指标点

考核内容

评价标准

及格

不及格

1.4: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开题报告、中期报告、英文翻译、毕业设计(论文)、图纸毕设中的表现、演示文稿、答辩中的表现

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基础优秀,能灵活应用于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基础良好,能应用于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基础好,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解决能力一般。

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基础一般,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解决途径欠缺。

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基础欠缺。对于复杂环境工程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途径。

3.2能够独立完成特定的环境系统或过程的设计,能够对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并在设计中具有创新意识。

开题报告、中期报告、英文翻译、毕业设计(论文)、毕设中的表现、演示文稿、答辩中的表现

独立完成环境系统或过程的设计,能够对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并在设计中具有创新意识。

按时完成环境系统或过程的设计,能够对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较好的分析论证,并在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环境系统或过程的设计,考虑了系统的合理性,并在设计中有一定的新意。

在教师的指导下,基本完成环境系统或过程的设计,考虑了系统的合理性,没有创新。

没有完成环境系统或过程的设计,没有对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无创新。

4.1掌握工程问题的基本研究方法,能够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掌握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拟定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开题报告、中期报告、英文翻译、毕业设计(论文)、毕设中的表现、演示文稿、答辩中的表现

掌握工程问题的基本研究方法,独立查阅文献分析掌握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独立拟定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掌握工程问题的基本研究方法,能够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掌握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拟定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掌握工程问题的基本研究方法,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与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掌握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基本拟定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初步掌握工程问题的基本研究方法,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掌握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在教师的帮助下拟定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没有掌握工程问题的基本研究方法,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清楚,没有完成拟定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5.1掌握主要文献检索工具和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互联网和文献检索工具收集工程问题的相关技术信息,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

开题报告、中期报告、英文翻译、毕业设计(论文)、毕设中的表现、演示文稿、答辩中的表现

很好地掌握主要文献检索工具和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独立利用互联网和文献检索工具收集工程问题的相关技术信息,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

掌握主要文献检索工具和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互联网和文献检索工具收集工程问题的相关技术信息,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

基本掌握主要文献检索工具和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互联网和文献检索工具收集工程问题的相关技术信息,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

在教师的帮助下,应用检索工具和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互联网和文献检索工具收集工程问题的相关技术信息,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

没有掌握主要文献检索工具和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很难利用互联网和文献检索工具收集工程问题的相关技术信息,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

6.2能够评价环境工程实践中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开题报告、中期报告、英文翻译、毕业设计(论文)、毕设中的表现、演示文稿、答辩中的表现

完整评价环境工程实践中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能够评价环境工程实践中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较好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能够评价环境工程实践中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但是不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在教师的帮助下,评价环境工程实践中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不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未能够评价环境工程实践中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不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2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考虑解决方案对环境、社会的影响,并能够对影响进行初步评价。

开题报告、中期报告、英文翻译、毕业设计(论文)、毕设中的表现、演示文稿、答辩中的表现

在工程实践中综合考虑解决方案对环境、社会的影响,并能够对影响进行初步评价。

在工程实践中考虑解决方案对环境、社会的影响,并能够对影响进行初步评价。

在工程实践中考虑到解决方案对环境、社会的影响,并能够对影响进行初步评价。

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工程实践中考虑解决方案对环境、社会的影响,能够对影响进行初步评价。

在工程实践中没有考虑解决方案对环境、社会的影响,未能够对影响进行初步评价。

9.2 理解环境工程的多学科背景,理解团队成员的不同角色在团队中的作用,能够作为个体或团队成员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开题报告、中期报告、英文翻译、毕业设计(论文)、毕设中的表现、演示文稿、答辩中的表现

环境工程的多学科背景下,理解团队成员的不同角色在团队中的作用,能够作为个体或团队成员出色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环境工程的多学科背景下,理解团队成员的不同角色在团队中的作用,能够作为个体或团队成员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环境工程的多学科背景下,理解团队成员的不同角色在团队中的作用,能够作为个体或团队成员基本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环境工程的多学科背景下,理解团队成员的不同角色在团队中的作用,任务完成情况不好。

环境工程的多学科背景下,理解团队成员的不同角色在团队中的作用,作为个体或团队成员不能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10.2能正确、熟练、规范地运用文字、图纸等撰写环境工程方面的技术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对环境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国际状况有所了解,能对当前相关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

开题报告、中期报告、英文翻译、毕业设计(论文)、毕设中的表现、演示文稿、答辩中的表现

能熟练地运用文字、图纸等撰写环境工程方面的技术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对环境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国际状况有很好的理解,能对当前相关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

能正确地运用文字、图纸等撰写环境工程方面的技术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对环境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国际状况有较好的理解,对当前相关热点问题有自己的想法。

能规范地运用文字、图纸等撰写环境工程方面的技术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对环境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国际状况有所了解,关注当前相关热点问题

运用文字、图纸等撰写环境工程方面的技术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对环境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国际状况不太了解,对相关热点问题不太了解。

不能正确运用文字、图纸等撰写环境工程方面的技术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对环境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国际状况不了解。

10.3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口语交流能力,能熟练阅读和翻译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文献,了解不同文化,具有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开题报告、中期报告、英文翻译、毕业设计(论文)、毕设中的表现、演示文稿、答辩中的表现

很好的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口语交流能力,能熟练阅读和翻译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文献,了解不同文化,具有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口语交流能力,能熟练阅读和翻译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文献,了解不同文化,具有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口语交流能力,能阅读和翻译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文献,了解不同文化,具有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掌握一门外语较差,具备一定的口语交流能力,能阅读和翻译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文献,了解不同文化,不具有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掌握一门外语程度差,具备一定的口语交流能力,能熟练阅读和翻译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文献,了解不同文化,不具有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11.2理解环境工程项目的多学科特性,能够从工程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利用工程知识开展初步的工程设计,理解工程重要指标及管理。

开题报告、中期报告、英文翻译、毕业设计(论文)、毕设中的表现、演示文稿、答辩中的表现

很好地掌握技术方案的经济分析与决策方法、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熟悉技术创新理论知识和相关方法。

掌握技术方案的经济分析与决策方法、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熟悉技术创新理论知识和相关方法。

较好掌握技术方案的经济分析与决策方法、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熟悉技术创新理论知识和相关方法。

掌握一定的技术方案的经济分析与决策方法、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不太熟悉技术创新理论知识和相关方法。

没有掌握技术方案的经济分析与决策方法、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不熟悉技术创新理论知识和相关方法。

 

七、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依据与方法

1.教师自评

见附件:《毕业设计(论文)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表》

2.学生问卷调查

课程结课并提交成绩后,机械工程学院教学委员会组织学生对课程教学目标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达成评价,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3 《毕业设计(论文)》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问卷

序号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达成了课程教学目标

完全同意

同意

基本同意

不同意

完全不

同意

1

课程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综合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教师指导,查阅与研读资料,深化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并学习与课题相关的交叉学科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根据课题需要提高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2

课程教学目标2具有环境工程专业设计或研究能力,以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根据课题要求,完成方案论证,根据环保设备发展,进行结构设计与计算,零部件设计,附属设备选择,或依据环保热点问题,针对复杂污染物的处理工艺进行,采用复合工艺进行设计设计计算,或依据污染物治理的复杂问题,建立实验方法并开展研究,并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环保、技术经济等因素,培养学生环境工程专业设计与研究能力,初步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3

课程教学目标3具有获取与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通过查阅各类文献等技术资料,完成设计与研究内容,培养学生掌握主要文献检索工具和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互联网和文献检索工具搜索相关问题的技术信息并形成文献综述报告,对课程发展方向有较深入的了解,激发在此领域中继续学习和研究的愿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做准备。

 

 

 

 

 

4

课程教学目标4具有团队合作与技术交流能力:在课题研究中,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多学科与学科交叉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方面的指导。小组内针对共性问题进行专业研讨,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水平,从类似课题中寻找解决途径。

 

 

 

 

 

5

课程教学目标5评价环境工程实践中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的影响:通过参与环保设备设计、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工程研究类课题,寻求环境工程实践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依据相关法规范,评价社会、健康、安全、法律的影响。

 

 

 

 

 

 

 

八、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与方法

指标点

评价

依据

评价方法

1.4

指标点评分

 

3.2

指标点评分

 

4.1

指标点评分

 

5.1

指标点评分

 

6.2

指标点评分

 

7.2

指标点评分

 

9.2

指标点评分

 

10.2

指标点评分

 

10.3

指标点评分

 

11.2

指标点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