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综合训练》
课程编号: |
ENV02704 |
课程名称: |
专业综合训练 |
学分/学时: |
3/3周 |
英文名称: |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Training |
大纲执笔人: |
詹敏述 |
大纲审核人: |
陈家庆 |
适用专业: |
环境工程专业 |
||
先修课程: |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 |
||
大纲更新时间: |
2017年1月 |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专业综合训练是学生完成全部课程学习之后,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前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巩固已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将要进行的毕业设计与论文有重要作用。
本实践课程以典型的环境污染过程为研究对象,以实践训练的自然过程为主线,旨在让学生接受一些必要的专业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专题讲座、课外指导、现场实习及岗位实训等环节给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条件,巩固与加深对所学书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获得毕业设计与(论文)所需的素材和技术资料。通过研究和分析总结,培养和强化广大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科学素养和信息意识,使其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水平和质量,为毕业设计(论文)及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达成途径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环境工程专业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针对典型的环境污染过程和污染质量监控,通过文献调研、现场实习及岗位实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实验研究,锻炼学生的动手实验及数据分析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综合训练及科学研究相关知识:通过专题讲座和布置资料检索与综述撰写训练,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选题、方案设计、步骤和方法,掌握科技文献查阅及科技论文撰写规范等知识,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课程教学目标2:具有独立分析、动手能力及初步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文献综述撰写、确定综合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环境科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现场实习及岗位实训,对现场实际装置的调研,进行单元设备设计,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综合考虑社会、法律、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课程教学目标3:具有获取与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通过查阅文献,完成文献检索报告和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培养学生掌握主要文献检索工具和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互联网和文献检索工具收集环境工程相关问题的技术信息,提出当前的问题并给出研究方案,形成文本报告,激发在此领域中继续学习和研究的愿望。
课程教学目标4:具有团队合作与技术交流能力:通过学生自行组建3-4人小组,完成现场实习及岗位实训,并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答辩,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5: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并能获取有效结论: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实际工程运行,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觉性和学习的主动性,明确前进方向,培养学生献身环境科学事业的精神。
表1 毕业要求指标点实现矩阵
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
课程教学目标 |
达成途径 |
2.3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知识,并利用文献调研分析复杂环境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 |
课程教学目标2、3、4 |
课堂讲授:讲授、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突出重点、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交流; 单独辅导答疑: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给予解答和辅导; 查阅文献资料:以典型工程实际问题为题,学生3-4人一组,开展文献检索,小组研讨交流,确定综合解决方案,获得有效结论; 查阅网络资料:学生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借助网站、论坛等网络资源获得相关资料,完善文献资料; |
4.1掌握工程问题的基本研究方法,能够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掌握复杂工程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拟定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
课程教学目标1、2、3 |
课堂讲授:讲授、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突出重点、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交流; 单独辅导答疑: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给予解答和辅导; 查阅文献资料:围绕典型环境工程问题进行文献调研,确定研究内容,围绕研究内容筛选文献,进行分类归纳总结,确定综合解决方案;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按指定格式和内容要求,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 实验方案设计:明确研究目的及意义,确定实验方案。 |
5.1掌握主要文献检索工具和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互联网和文献检索工具收集工程问题的相关技术信息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 |
课程教学目标3 |
课堂讲授:讲授、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突出重点、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交流; 单独辅导答疑: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给予解答和辅导; 查阅文献资料:以当前的工程实际问题为题,开展文献检索,进行归纳分析; 撰写文献检索报告:按指定格式和内容要求,完成文献检索报告,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分析和总结能力。 |
9.1正确理解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团队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的意义和作用。 |
课程教学目标4 |
实践教学:实践讲解、现场参观及岗位实训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突出重点、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交流; 实践教学:3-4人一组,分工协作完成综合解决方案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
10.1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够运用环境工程专业术语就工程问题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
课程教学目标4 |
实践教学:3-4人一组,分工协作完成综合解决方案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小组讨论:在小组内针对共性问题进行专业研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辩:分组进行专题报告与实践内容的答辩。 |
11.2理解环境工程项目的多学科特性,能够从工程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利用工程知识开展初步的工程设计,理解工程重要指标及管理。 |
课程教学目标2 |
讲授、交流:课堂讲授、参观学习、讲座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岗位实训:通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现场讲解,了解实际环境工程问题的管理过程,通过深入现场了解具体岗位。 |
12.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学习不断提高、适应工程技术的发展,并与未来职业规划相联系。 |
课程教学目标2 |
学生自学:自行学习有关专业基础知识 资料查阅:学生查阅与课程有关文献,并与进行方案对比分析,分析影响因素。 教师指导:对方案设计过程进行指导。 课题研究:分工协作完成综合解决方案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小组讨论:在小组内针对共性问题进行专业研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内容提要与要求
以典型的环境污染过程中气、液、固三种形式的污染物处理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文献调研,确定综合解决方案,撰写文献综述;结合学术讲座、现场参观和岗位实训,了解工程项目管理,深入调研实践,完成单元设备设计并形成报告;结合所学的环境工程知识,对综合解决方案进行实验研究、数据分析和获得有效结论;根据上述过程总结提炼,以设计说明书或研究报告上交并答辩。
(1) 环保局岗位实习
通过教师动员、学生报名、环保局筛选,安排学生在污控科、辐射科、办公室等部分进行岗位实习。
(2) 环境监测中心岗位实习
通过教师动员、学生报名、环保局筛选,安排学生进行环境监测方面岗位实习工作。
(3) 废水处理项目实习
主要研究A2O工艺对煤化工废水处理,安排学生连续运行监测COD、氨氮、挥发酸等指标,属于专业综合性研究课题。
(4) 科研院所实习
与实培计划与教师科研相结合,安排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与项目研究。
序号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学时 |
对应的教学目标 |
---|---|---|---|---|
1 |
1.资料检索与综述报告撰写 1.1科研选题和科研设计 1.2科技文献查阅 1.3综述报告的撰写 |
了解:科研选题的概念、意义以及原则,掌握科研选题的技巧;科研设计的概念,掌握科研设计的三要素、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案。 掌握:科技文献的查阅方法,完成检索报告的选题、文献查阅以及文献分析总结。 作业:完成文献综述,确定综合解决方案。 |
2天 |
1、2、3 |
2 |
3. 研究或岗位实习 3.1污水处理过程研究 3.2污泥处理过程研究 3.3气体处理过程研究 |
了解:污水、污泥及气体处理工艺。 掌握: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学生3-5人以小组为单位,分布对工艺过程中的水、气和污泥指标进行检测研究。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要求下,分岗位进行实习 作业:完成实验报告。 讲座部分: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开展工业污水处理运行管理和设计相关讲座。 |
10天 |
2、4、5 |
3 |
4. 综合资料整理与分析 4.1Word文稿的撰写与排版; 4.2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 |
掌握:按照规定格式完成Word版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研究报告等撰写排版工作,并制作开题报告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 |
2天 |
1 |
4 |
5. 答辩 |
综合应用:将文献报告、实验研究、单元设备设计的结构综合汇报。 |
1天 |
4 |
注:了解要求包括识别和回忆指能从记忆库中找到相关的知识、概念、术语或材料与当前的信息进行比较、确认,能记住并能不加理解的列出、描述这些知识、概念、术语或材料;掌握指能对所学的内容作归纳、分类、解释,总结、推断和一定程度的发挥;牢固掌握指能选择正确的程序应用、实施所学到的内容,并能进行必要的计算或决断; 综合应用指能将所学的内容分解并找出它们的相互关系和构成;或能计划、创造、建造或有改变的重构;或能作评论、总结、估计、预测、评估、论证和答辩。
四、教学方式
1. 实践教学、多媒体讲授和学生动手操作为主,讲座、逐个辅导答疑为辅,注重动手操作、项目学习和文本撰写,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基于工作任务的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在理论及实践课程中根据课程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核心能力课程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任务目标为载体,组建3-5人小组,每个小组的任务不同,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工程实践能力。
五、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教材:
自编实践指导书
参考书:
1. 钱锡俊, 陈弘. 泵和压缩机. 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6
2. 陈家庆. 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8
3. 罗固源. 水污染控制工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 古斯塔维, 李华山 译.科技论文写作快速入门.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4. 张才骏. 科学研究概念与科技论文写作. 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2
5. Vernon Booth. 科技交流 —— 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会议发言.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6. 刘振学, 黄仁和, 田爱民.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六、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1. 学生需提交所有资料后才进行成绩的评定。
2. 课程评分类型:五分制。
3. 结课考核方式:考查。
4. 总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参与的积极性、实践过程中反映的学习态度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深入程度,参观实习笔记以及讲座表现等)占总成绩的20%,实验或实习记录占总成绩30%,实验或实习报告(综述)占总成绩的40%,答辩成绩占总成绩的10%。
七、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依据与方法
1.教师自评
见附件:《专业综合训练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表》
2.学生问卷调查
课程结课并提交成绩后,机械工程学院教学委员会组织学生对课程教学目标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达成评价,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表2 《专业综合训练》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问卷
序号 |
课程教学目标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达成了课程教学目标 |
||||
完全同意 |
同意 |
基本同意 |
不同意 |
完全不 同意 |
||
1 |
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综合训练及科学研究相关知识:通过专题讲座和布置资料检索与综述撰写训练,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选题、方案设计、步骤和方法,掌握科技文献查阅及科技论文撰写规范等知识,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
|
|
|
|
2 |
课程教学目标2:具有独立分析、动手能力及初步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文献综述撰写、确定综合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环境科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现场实习及岗位实训,对现场实际装置的调研,进行单元设备设计,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综合考虑社会、法律、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
|
|
|
|
|
3 |
课程教学目标3:具有获取与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通过查阅文献,完成文献检索报告和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培养学生掌握主要文献检索工具和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互联网和文献检索工具收集环境工程相关问题的技术信息,提出当前的问题并给出研究方案,形成文本报告,激发在此领域中继续学习和研究的愿望。 |
|
|
|
|
|
4 |
课程教学目标4:具有团队合作与技术交流能力:通过学生自行组建3-4人小组,完成现场实习及岗位实训,并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答辩,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
|
|
|
|
|
5 |
课程教学目标5: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并能获取有效结论: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实际工程运行,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觉性和学习的主动性,明确前进方向,培养学生献身环境科学事业的精神。 |
|
|
|
|
|
八、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与方法
表3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
指标点 |
评价依据 |
评价方法 |
2.3 |
平时成绩、记录、报告和答辩 |
平时成绩20%,实验或实习记录30%,实验或实习(综述)报告40%,答辩成绩10%
|
4.1 |
平时成绩、报告 |
平时成绩50%,实验或实习(综述)报告50%
|
5.1 |
平时成绩、报告 |
平时成绩50%,实验或实习(综述)报告50%
|
9.1 |
平时成绩、记录、报告和答辩 |
平时成绩20%,实验或实习记录30%,实验或实习(综述)报告40%,答辩成绩10%
|
11.2 |
平时成绩、记录、报告和答辩 |
平时成绩20%,实验或实习记录30%,实验或实习(综述)报告40%,答辩成绩10%
|
12.1 |
平时成绩、记录、报告和答辩 |
平时成绩20%,实验或实习记录30%,实验或实习(综述)报告40%,答辩成绩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