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ENV02701

课程名称: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学分/学时:

1/1

英文名称:

Curriculum Design of Disposal and Resource of Solid Waste

大纲执笔人:

周翠红

大纲审核人:

陈家庆

适用专业:

环境工程

先修课程:

工程制图、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大纲更新时间:

20171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旨在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固体废物处置工程的实践训练,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强化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通过自主设计,培养学生系统的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能力,掌握污染物治理工程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完成某市某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艺方案设计。确定处理工艺流程及填埋作业程序;计算库区总容量和填埋总量;绘制垃圾填埋场平面布置、剖面及主要构筑物工艺图绘制。使学生掌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工程设计的一般方法,巩固教学中所学知识,并学会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达成途径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互联网和文献检索工具查阅垃圾填埋场设计的文献、标准与书籍,培养学生初步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设计能力,团队合作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填埋工艺流程及填埋作业程序,计算库区总容量和填埋总量;掌握垃圾填埋场平面布置、剖面及主要构筑物工艺图绘制,培养解决复杂环境工程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课程教学目标1:具有获取与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和文献检索工具收集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技术相关的文献、标准、书籍与参考图纸,结合教师所给参考资料,在掌握填埋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垃圾填埋场的设计。

课程教学目标2:具有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设施的设计能力和初步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学习、小组研讨,培养学生具有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方案设计,处置设施设计与绘图的能力;通过完成填埋场的设计任务,并体现一定的创新意识,考虑环保、技术经济等因素,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3:具有团队合作与技术交流能力:通过学生自行组建3-4人的项目小组,在完成个人任务的基础,分工进行填埋场平面图、垃圾堆体剖面、渗滤液收集管等图纸的绘制,完成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并进行项目答辩,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1 毕业要求指标点实现矩阵

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1.4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课程教学目标13

文献检索:利用校内图书馆、网上资料进行资料检索与分析,结合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明确填埋场的设计任务与重点。

小组研讨:组建3-4人项目小组,通过查阅文献,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分析和完成设计方案。

3.2能够独立完成特定的环境系统或过程的设计,能够对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并在设计中具有创新意识。

课程教学目标13

小组研讨: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小组研讨交流,深入掌握设计计算方法,掌握垃圾填埋场平面布置、剖面及主要构筑物工艺图等的绘制方法。

项目教学:组建3-4人项目小组,每个小组完成设计计算任务、绘图任务,并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9.3能够针对课题项目,组建团队,能够听取和综合团队各成员的意见,带领团队或积极发挥个人作用完成团队任务。

课程教学目标3

研讨课: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小组研讨交流,掌握垃圾填埋场平面布置、剖面及主要构筑物工艺图等的绘制方法。

项目教学:组建3-4人项目小组,每个小组分工合作,各组员分工完成绘图任务,保持组内任务的一致性与统一性。

11.1理解工程项目的经济分析与经济决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环境工程实践中。

课程教学目标2

项目教学:完成说明书中的技术经济分析:根据所设计的工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对投资和运行等进行费用分析。

 

三、内容提要与学时安排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对应的教学目标

1

文献、标准与书籍调研

了解:常见填埋场的类型、选址原则及常用的填埋作业程序。

1

1

2

库区总容量和填埋总量计算,垃圾渗滤液产生计算与防渗工程设计

牢固掌握:填埋场库区总容量和填埋总量的计算方法;渗滤液产生计算方法,防渗工程设计要点。

1

2

3

填埋气产生量计算与处理工程设计

牢固掌握:填埋气产生量计算方法与处理工程设计重点。

1

2

4

绘制平面布置及剖面图

牢固掌握:垃圾填埋场平面布置、剖面绘制方法。

1

23

5

设计说明书撰写、答辩

撰写说明书、制作演示文稿、答辩

1

23

 

四、教学方式

1. 讲授、示范讲解、分散指导。

2. 基于工作任务的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在实践课程中根据课程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核心能力课程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3. 采用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选择项目构建合适的学习载体,项目源于复杂环境问题,教学目标定位为阶段性单项(单元)能力养成基础之上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五、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教材:

自编讲义: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指导书

参考书:

1. 聂永丰. 环境工程技术手册--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技术手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1

2. 陈朱蕾.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实用技术指南——标准应用·设计计算·案例精选.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4

3. 钱学德. 现代卫生填埋场的设计与施工.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12

六、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1. 课程评分类型:五分制。

2. 结课考核方式:考查。

3. 总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参与研讨的积极性辅导答疑时的表现等、设计草稿质量)占总成绩的:20%,设计说明书(数据准确性、设计完整性和书写质量)占总成绩的30%,图纸(任务量大小、图纸质量)占总成绩的30%,答辩占总成绩的20%

 

2 课程教学目标评价矩阵

成绩组成

考核/评价环节

分值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的教学目标

平时成绩

20%

参与研讨的积极性辅导答疑时的表现等

10

主要考核学生对相关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参与组内研讨的积极性、教师辅导答疑时的表现,成绩按10%计入总成绩。

123

设计草稿质量

10

按照计划完成设计计算,教师对设计设计进行审核,成绩按10%计入总成绩。

2

设计说明书

30%

数据准确性、设计完整性和书写质量

30

主要考核设计说明内容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楚,对关键设计点是否涉及,是否完成任务。字迹工整与清晰度,图表是否整洁规范。

12

图纸

30%

设计任务量大小、图纸质量

30

图量是否符合规定,图中尺寸是否符合本小组和本人的设计计算,图面整洁程度、图面布局,设计基本规范是否规范、符合标准。

12

答辩

20%

答辩陈述

10

演示文稿质量,汇报内容层次是否清晰、是否涉及设计的各个环节。

3

回答问题情况

10

回答问题是否正确、找到关键点,对设计要点是否掌握。

123

 

评分标准:

教学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评价标准

及格

不及格

具有获取与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平时成绩,设计说明书,图纸,答辩。

设计草稿、设计说明书、答辩。

很好地掌握主要文献检索工具和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独立利用互联网和文献检索工具收集工程问题的相关技术信息,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

掌握主要文献检索工具和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互联网和文献检索工具收集工程问题的相关技术信息,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

基本掌握主要文献检索工具和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互联网和文献检索工具收集工程问题的相关技术信息,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

在教师的帮助下,应用检索工具和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互联网和文献检索工具收集工程问题的相关技术信息,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

没有掌握主要文献检索工具和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很难利用互联网和文献检索工具收集工程问题的相关技术信息,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

具有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设施的设计能力和初步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平时成绩,设计说明书,图纸,答辩。

设计草稿、设计说明书、答辩。

独立完成环填埋场的设计,能够对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并在设计中具有创新意识。

按时完成填埋场的设计,能够对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较好的分析论证,并在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填埋场的设计,考虑了系统的合理性,并在设计中有一定的新意。

在教师的指导下,基本完成环填埋场的设计,考虑了系统的合理性,没有创新。

没有完成填埋场的设计,没有对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无创新。

具有团队合作与技术交流能力

平时成绩,设计说明书,图纸,答辩。

设计草稿、设计说明书、答辩。

环境工程的多学科背景下,理解团队成员的不同角色在团队中的作用,能够作为个体或团队成员出色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环境工程的多学科背景下,理解团队成员的不同角色在团队中的作用,能够作为个体或团队成员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环境工程的多学科背景下,理解团队成员的不同角色在团队中的作用,能够作为个体或团队成员基本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环境工程的多学科背景下,理解团队成员的不同角色在团队中的作用,任务完成情况不好。

环境工程的多学科背景下,理解团队成员的不同角色在团队中的作用,作为个体或团队成员不能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七、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依据与方法

1.教师自评

见附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表》

2.学生问卷调查

课程结课并提交成绩后,机械工程学院教学委员会组织学生对课程教学目标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达成评价,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问卷

序号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达成了课程教学目标

完全同意

同意

基本同意

不同意

完全不

同意

1

课程教学目标1具有获取与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和文献检索工具收集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技术相关的文献、标准、书籍与参考图纸,结合教师所给参考资料,在掌握填埋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垃圾填埋场的设计。

 

 

 

 

 

2

课程教学目标2具有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设施的设计能力和初步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学习、小组研讨,培养学生具有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方案设计,处置设施设计与绘图的能力;通过完成填埋场的设计任务,并体现一定的创新意识,考虑环保、技术经济等因素,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3

课程教学目标3具有团队合作与技术交流能力:通过学生自行组建3-4人的项目小组,在完成个人任务的基础,分工进行填埋场平面图、垃圾堆体剖面、渗滤液收集管等图纸的绘制,完成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并进行项目答辩,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八、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与方法

指标点

评价依据

评价方法

1.4

平时成绩、设计说明书、图纸和答辩成绩。

平时成绩20%、设计说明书30%、图纸30%和答辩20%,总分100分。

 

3.2

设计说明书、图纸和答辩成绩。

设计说明书30%、图纸30%和答辩20%,总分80分。

 

9.3

平时成绩、图纸。

平时成绩20%、图纸30%,总分50分。

 

11.1

图纸、设计说明书。

图纸20%、设计说明书30%,总分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