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测量》
课程编号: |
ENV02705 |
课程名称: |
环境工程测量 |
学分/学时: |
1学分/1周实践+8学时理论 |
英文名称: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urveying |
大纲执笔人: |
桑义敏 |
大纲审核人: |
陈家庆 |
适用专业: |
环境工程专业 |
||
先修课程: |
工程制图 |
||
大纲更新时间: |
2017年01月 |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工程测量学是一门在研究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各个阶段中所进行的控制测量、地形测绘、施工放样、变形监测及监理相应信息系统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工程测量时直接为各项工程建设服务的。环境工程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排水管线等,从勘测、规划、设计到施工阶段,甚至在使用管理阶段,都需要进行测量工作。
本课程主要讲解大地水准面、测量用坐标系等测量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讲授光学水准仪及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和操作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室外测量和内业计算,使学生掌握进行工程测量时所需的基本概念、掌握水准仪及经纬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学会利用仪器进行高程测量和角度测量。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内业计算和校核;知道怎样布设控制点及进行碎部测量,并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识图、绘图能力,为学生具备环境处理设施的设计能力打好。
同时, 使学生了解一些环境工程施工技术方面的知识,包括 环境工程施工的主要内容、 施工前的准备、 施工测设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达成途径
1.知识:通过课堂讲授、室外测量和内业计算,使学生掌握进行工程测量时所需的基本概念、环境工程施工技术方面的初步知识、掌握水准仪及经纬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学会利用仪器进行高程测量和角度测量。
2.能力:①通过课堂讲授、室外测量,学会利用仪器进行高程测量和角度测量;②通过课堂讲授、内业计算,能够进行简单的内业计算和校核,具备初步的数据处理能力;③通过课堂讲授、室外测量与室内绘图,知道怎样布设控制点及进行碎部测量,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④通过自行组建5人左右的项目小组进行室外测量作业,分工合作(有人负责立杆,有人负责操控测量仪器,有人负责测量长度,有人负责记录数据,等),共同完成室外测量任务和数据采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3.认知:通过自建团队完成室外测量作业,让学生体验工程测量工作的“外业”和“内业”,体验团队合作、分工完成任务的过程和作用。
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
课程教学目标 |
达成途径 |
9.3:能够针对环境工程项目,组建团队,能够综合团队成员的意见,并进行合理决策,带领团队完成相关任务。 |
通过组建团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室外测量任务和数据采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
分组完成室外测量作业:通过自行组建5人左右的项目小组进行室外测量作业,分工合作(有人负责立杆,有人负责操控测量仪器,有人负责测量长度,有人负责记录数据,等),共同完成室外测量任务和数据采集。
|
10.2:能正确、熟练、规范地运用文字、图纸等撰写环境工程方面的技术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 |
通过课堂讲授、室外测量与内业计算与绘图,完成水准测量成果计算和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计算说明书,依据计算结果完成地形图的绘制。 |
课堂讲授:学习基本知识和概念; 室外测量:分组进行,强化基本知识和概念,获得数据; 内业计算与绘图:完成计算说明书和地形图绘制。 |
三、内容提要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
1.工程测量:完成第1~5讲的内容讲述。
§1.1:讲述工程测量基本概念及测量工作概述。
§1.2:讲述光学水准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1.3:讲述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以及使用经纬仪进行角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1.4:讲述小地区控制测量原理,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及内业计算。
§1.5:讲述碎部测量方法及地形图绘制方法。
目的和要求:了解相关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仪器使用方法。
2. 第二部分 环境工程施工
§2.1 施工的教学背景(环境工程技术与设备)
§2.2 环境工程施工的主要内容
§2.3 施工前的准备
§2.4 施工测设
目的和要求:了解环境工程施工技术的内容,熟悉施工测设的要求。
(一)实践教学:
2.指导学生使用水准仪进行控制点高程测量。
目的和要求: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获得控制点的高差测量数据。
3.指导学生使用经纬仪进行角度测量,确定控制点坐标。
目的和要求:掌握敬畏仪的使用方法,获得控制导线的内角测量数据。
4.指导学生对所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内业计算。
目的和要求:掌握内业计算的原理和方法,能计算出控制点的坐标。
5.指导学生使用经纬仪进行碎部测量,并展绘在所制地形图上。
目的和要求:掌握碎步测量的方法,完成地形图绘制。
注:了解要求包括识别和回忆指能从记忆库中找到相关的知识、概念、术语或材料与当前的信息进行比较、确认,能记住并能不加理解的列出、描述这些知识、概念、术语或材料;掌握指能对所学的内容作归纳、分类、解释,总结、推断和一定程度的发挥;牢固掌握指能选择正确的程序应用、实施所学到的内容,并能进行必要的计算或决断; 综合应用指能将所学的内容分解并找出它们的相互关系和构成;或能计划、创造、建造或有改变的重构;或能作评论、总结、估计、预测、评估、论证和答辩。
四、建议教学进度
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
序号 |
名称 |
学时分配 |
1 |
第一部分 工程测量 §1.1:讲述工程测量基本概念及测量工作概述。 §1.2:讲述光学水准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1.3:讲述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以及使用经纬仪进行角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
2学时 |
2 |
§1.4:讲述小地区控制测量原理,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及内业计算。 §1.5:讲述碎部测量方法及地形图绘制方法。 |
2学时 |
3 |
第二部分 环境工程施工 §2.1 施工的教学背景(环境工程技术与设备) §2.2 环境工程施工的主要内容 |
2学时 |
4 |
§2.3 施工前的准备 §2.4 施工测设 |
2学时 |
合计 |
8学时 |
实践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
实践教学内容 |
学时分配 |
1 |
使用水准仪进行控制点高程测量 |
1天 |
2 |
使用经纬仪进行角度测量,确定控制点坐标 |
1天 |
3 |
对所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内业计算 |
1天 |
4 |
使用经纬仪进行碎部测量 |
1天 |
5 |
撰写计算说明书,展绘图纸 |
1天 |
合计 |
5天 |
五、教学方式
课外实习为主,课堂讲授为辅,相互协调。
理论教学(8学时)内容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案例演示、工程实例引入、课堂练习等方式;
室外作业实践(1周)操作采用学生分组实践操作、教师辅导等方式。
1.课堂讲授:掌握测量与施工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室外测量作业:分组进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完成测量任务。
3.内业计算和绘图:同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控制点坐标的内业计算,具备初步的数据处理与绘图能力
六、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教材:(1)王云江.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专业适用).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08
参考书:(1)合肥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等编.测量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于玲红. 环境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09
七、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1.课程评分类型:五级制。
2.结课考核方式:考查。
3.总成绩组成:
(1)水准仪及经纬仪测量中的表现及考勤占总成绩的30%;
(2)碎部测量展绘图占总成绩的30%;
(3)内业计算(水准测量成果计算和导线测量内业计算)说明书40%。
(1)部分由任课教师打分;(2)和(3)部分每组上交一份材料,由任课教师打分作为本组基准分,由组内成员相互打分确定一个系数,相乘即为组内每个学生的成绩。
八、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与方法
指标点 |
评价依据 |
评价方法 |
9.3 |
分组室外测量作业表现成绩 |
分组室外测量作业(水准仪及经纬仪测量)中的表现成绩占30%,总分30分
目标值:0.2 |
10.2 |
碎部测量展绘图成绩和内业计算(水准测量成果计算和导线测量内业计算)说明书成绩。 |
碎部测量展绘图成绩占30%,内业计算(水准测量成果计算和导线测量内业计算)说明书成绩占40%,总分70分。
目标值: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