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
课程编号: |
01P3281 |
课程名称: |
有机化学实验 |
学分/学时: |
1/16 |
英文名称: |
Experiment of Organic Chemistry |
大纲执笔人: |
晁建平 |
大纲审核人: |
佟拉嘎 |
适用专业: |
环境工程专业 |
||
先修课程: |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实验 |
||
大纲更新时间: |
2017年1月 |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设课。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不仅是验证、巩固和加深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肃认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从而使学生在科学方法上得到初步训练。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达成途径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实验环节,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和设计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工程问题的基本研究方法,能够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掌握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拟定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机化学实验所用的玻璃仪器的清洗和干燥,常用玻璃仪器的装配和拆卸,各种加热设备的使用;熟练掌握加热、冷却、回流、蒸馏、分馏、萃取、洗涤、重结晶、过滤、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液体和固体样品的干燥、气体吸收、沸点和熔点的测定等基本操作。了解红外光谱的原理与使用。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学会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纯化,并能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表1 课程教学目标与达成途径表
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
课程教学目标 |
达成途径 |
4.1掌握工程问题的基本研究方法,能够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掌握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拟定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
课程教学目标1 |
达成途径:①课堂重点讲授实验原理,学生实验前进行预习,清楚理解实验过程的理论依据,实验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②实验结束后,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 |
三、内容提要与学时安排
序号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学时 |
对应的教学目标 |
---|---|---|---|---|
1 |
1. 简单蒸馏,液体有机化合物沸点的测定 |
学生明确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掌握实验报告格式和要求;认识有机化学实验的常用玻璃仪器及其设备的性能和用途,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牢固掌握简单蒸馏操作、液体有机化合物沸点的测定方法。 |
4 |
1 |
2 |
2. 重结晶和测熔点 |
通过这次实验让学生掌握重结晶的原理、用处和基本操作;掌握使用b形熔点测定管测定固体有机化合物的熔点的测定方法。 |
4 |
1 |
3 |
3. 溴乙烷的制备 |
通过溴乙烷的制备学习并掌握用醇和氢卤酸反应制取卤代烷的原理和基本操作;知道发生的主反应和副反应;掌握如何控制反应使产率尽可能高;掌握加热、产品的精制;正确使用分液漏斗和进行蒸馏操作。 |
4 |
1 |
4 |
4. 肉桂酸的制备、性能测试与红外分析(综合性实验) |
通过肉桂酸的制备学习并掌握Perkin反应及其基本操作。掌握水蒸气蒸馏的原理、用处和操作。学习并掌握固体有机化合物的提纯方法:脱色、重结晶。结合所合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设计性能研究方法,并了解红外分析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
4 |
1 |
四、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预习,教师实验前适当讲解,学生认真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并记录,规范地书写实验报告。
五、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使用教材:
自编《有机化学实验》,2007年
参考书目:
1.高鸿宾主著,《有机化学》(第四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
2.高占先主编,《有机化学实验》(第四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4。
六、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评分类型为:五级分制。
学生每次实验都记成绩,总成绩由各次实验成绩综合得出。每次实验成绩从三方面评定: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系数为0.2、0.6、0.2。综合评定,单项否决。
表2 课程教学目标评价矩阵
成绩组成 |
考核/评价环节 |
分值 |
考核/评价细则 |
对应的教学目标 |
预习成绩 20% |
预习成绩 |
20 |
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实验预习问题回答的准确度。 |
1 |
实验操作 60% |
实验操作 |
60 |
评估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表现,和实验操作能力。 |
1 |
实验报告 20% |
实验报告 |
20 |
评估实验数据采集的正确性,数据关联的合理性。 |
1 |
七、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与方法
指标点 |
评价依据 |
评价方法 |
4.1 |
预习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实验报告成绩。 |
预习成绩20分、实验操作成绩60分、实验报告成绩20,总分10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