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3C0094

课程名称:

电工电子技术

学分/学时:

4/64(讲课:48  实验:16)

英文名称:

Electricity and Electronics Technology

大纲执笔人:

晏湧

大纲审核人:

蓝波

适用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油气储运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大纲更新时间:

20171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在现代化的今天,电工电子技术己经渗透到工农业、国防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电工电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创新能力打下基础,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使电工电子技术与本专业相结合,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达成途径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课程教学、作业和研讨环节,培养学生具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的基本规律和电路的分析方法,一般电气设备的使用、维护和安全用电知识,半导体器件基础和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基本知识,电工、电子实验技能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课程教学目标1:具备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基础知识: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电机、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测量技术、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和使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电工、电子设备;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2: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充分认识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具有不断提高、适应个人职业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学习目标;具有继续自我教育的意识、动力、行动和能力;愿意与他人进行学习目的、学习途径、学习方式、学习资料、学习心得的交流。

1 毕业要求指标点实现矩阵

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1.2具有解决环境工程问题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12

课堂讲授: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课后作业:每一节课后都留有保证巩固学习内容的课后作业,并全批全改,及时反馈。

12.1正确认识自我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够针对学习任务自觉开展预习、复习和总结,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课程教学目标12

课堂讲授: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课后作业:每一节课后都留有保证巩固学习内容的课后作业,并全批全改,及时反馈。

 

三、内容提要与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对应的教学目标

1

1.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物理量

了解:电路及电路模型、电位的概念。

掌握: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电压源、电流源、电阻元件和欧姆定律、KCLKVL

2

1

2

2. 电路的分析方法

了解:诺顿定理

掌握:支路电流法、电源等效变换、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

4

1

3

3.正弦交流电路

了解:复杂交流电路的分析、功率因数的提高。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RLC元件的特性及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RLC串联电路、阻抗的串联和并联、简单交流电路的分析。

8

1

4

4.三相电路

了解:不对称负载电路分析

掌握:三相电压、对称负载星形接法的三相电路、对称负载三角形接法的三相电路、三相功率

8

1

5

5.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

了解:半导体元件的基本特性、PN结掌握:二极管、三极管

3

1

6

6.基本放大电路

了解:共集电极电路

掌握:共发射极电路组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7

1

7

7.集成运放

了解:集成运放的特点、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掌握: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

4

1

8

8.逻辑代数基础

了解:逻辑代数的化简方法、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

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

6

1

9

9.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了解:门电路的基本概念、编码器和译码器、数字显示电路

掌握: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异或门的逻辑功能,组合逻辑电路分析和综合

4

1

10

10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了解:双稳态触发器、计数器、555定时器

1

1

11

11A/DD/A转换

了解:A/D转换器、D/A转换器

1

1

12

12.实验教学

12.1电工实验基本知识与基本测量/2学时

12.2常用仪表和设备的使用,电阻的测量,KCLKVL验证,叠加定理验证/2学时

12.3交流电路元件参数测量/2学时

12.4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1学时

12.5三相电路(Y形部分)/1学时

12.6三相电路(形部分)/1学时

12.7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仿真/2学时

12.8电子技术试验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及二极管三极管测量/2学时

12.9单管放大电路/2学时

12.10单级低频电压放大电路仿真/2学时

12.11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2学时

12.12基本逻辑门逻辑功能验证及参数测试/2学时

12.13组合逻辑电路设计/3学时

12.14集成计数器功能验证/3学时

12.15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及设计/3学时

了解:安全用电知识、电工电子实验设备和装置

掌握:常用仪器、仪表(交、直流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万用表、函数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毫伏表、示波器等)的使用,电工电子基本实验方法,对电路器件和设备的认识,定律、定理的验证方法,对电路规律的认识和对电路的初步设计等。

16

12

 

做其中5~8个实验, 要求设计性实验占20%以上。

了解要求包括识别和回忆指能从记忆库中找到相关的知识、概念、术语或材料与当前的信息进行比较、确认,能记住并能不加理解的列出、描述这些知识、概念、术语或材料;掌握指能对所学的内容作归纳、分类、解释,总结、推断和一定程度的发挥;牢固掌握指能选择正确的程序应用、实施所学到的内容,并能进行必要的计算或决断;综合应用指能将所学的内容分解并找出它们的相互关系和构成;或能计划、创造、建造或有改变的重构;或能作评论、总结、估计、预测、评估、论证和答辩。

四、教学方式

理论课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实验课以提高学生加深理解课堂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为目标,为创新教育打下基础。设计性实验学生课前进行设计和参数选择,并进行计算,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实验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五、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建议教材:

1. 曾建唐主编.电工电子技术简明教程. 北京:高教出版社,2009

2. 曾建唐主编.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上、下册)(第二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参考书:

1.秦曾煌编.电工学(上、下册)(第六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3

六、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1.学生在提交所有作业后才能参加考试。

2.课程评分类型:百分制。

3.结课考核方式:开卷。

4.总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参与研讨的积极性、通过随堂测试所反映的注意力集中度和对新知识的敏感度以及理解与应用能力、课后作业所反映的学习态度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深入程度,研讨课等)占总成绩的20%,实验占总成绩的1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2 课程教学目标评价矩阵

成绩组成

考核/评价环节

分值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的教学目标

平时成绩

20%

平时作业

20

主要考核学生对每节课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计算全部作业和课堂提问的平均成绩再按20%计入总成绩。

1

实验成绩10%

实验过程

10%

主要考核学生对上课软件操作的掌握度,包括实验预习情况、操作能力和提交的实验结果等,计算全部实验的平均成绩再按10%计入总成绩。

12

期末考试

70%

期末考试卷面成绩

70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学时安排,主要考核内容为理论教学部分,以卷面成绩的70%计入课程总成绩。考试的题型为:填空题、基于知识综合分析和运用的简答题和计算题。

12

七、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与方法

指标点

评价依据

评价方法

1.2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

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10%,总分100

 

12.1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

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10%,总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