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体育(四)》(男子篮球)

《体育(四)》(男子篮球)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8G0041

课程名称:

体育(四)(男子篮球)

学分/学时:

1/32

英文名称:

Physical Education (4) (Basketball)

大纲执笔人:

刘长江

大纲审核人:

李春明

适用专业:

全校各专业

先修课程:

大纲更新时间:

20171

一、教学基本目标

1.学习和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简单的战术和基本理论知识。

2.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提高心血管系统机能和发展速度、力量、耐力及灵敏等素质。

3.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并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二、学习收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有以下收获:

1.使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木技术和简单的战术配合。

2.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3.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练方法,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并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4.了解和掌握篮球的基本规则、裁判法。

5.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为学习篮球选修课程做准备。

三、内容提要与要求

1.理论

1)篮球运动的发展简介、运动特点及锻炼价值。

2)篮球竞规则和裁判法。

2.基本技术

脚步动作:基本站立姿势、起动、侧身跑、变向跑、急停、转身、滑步、后撤步。

传接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肩上传球、单手反弹传球、双手反弹传球。

运球:高运球、低运球、体前变向运球。运球上篮。

投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跳起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高手、低手)上篮。

个人防守:防守有球队员、防守无球队员。

3.基本战术:

传切配合、策应配合、掩护配合、交换防守配合、半场盯人防守战术、二三联防战术。

教学提示:

1)移动教学,应把提高脚步动作的突然性,快速性,灵活性作为重点,在各种移动练习中都要强调站立姿势的正确,重心的稳定和转移。

2)移动动作的讲解要明确、形象、生动,示范要正确,使学生能较快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

3)传接球技术的重点和难点是传球的手法和手脚动作的配合,传接球的教学应从持球动作开始。先教持球,在教传球,把传球和接球的教学结合起来。教学步骤应从原地开始,掌握动作规范,再动作规范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传球的教学及与其它技术相结合。

四、建议教学进度

1.恢复体力

2.1)学习后退跑技术及体前变向运球技术(2)复习变向跑、侧身跑、急停、转身、双手胸前传球、单手低手上篮(3)素质练习:原地纵跳

3.1)学习后撤步及单双手反弹传球技术(2)复习体前变向运球、后退跑、变向跑、侧身跑、单手肩上投篮(3)素质练习:折返跑

4.1)学习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技术(2)复习后退跑、后撤步、单双手反弹传接球、原地持球交叉步突破(3)教学比赛

5.1)学习原地持球同侧步突破技术(2)复习体前变向运球、单双手反弹传球、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3)教学比赛

6.1)学习策应配合(2)复习运球、传接球、同侧步突破(3)教学比赛

7.1)学习掩护(后掩护)、交换防守配合(2)复习策应、传切配合(3)教学比赛

8.1)学习抢防守篮板球技术(2)复习策应与传切、掩护与交换防守(3)教学比赛

9.1)学习快攻的发动与接应技术(2)复习抢防守篮板球技术(3)教学比赛

10.1)学习快攻二攻一的配合(2)复习策应、传切、掩护、交换防守、快攻发动与接应

11.1)学习2―3区域联防战术(2)复习快攻二攻一、原地跳起单手肩上(3)教学比赛

12.1)复习快攻二攻一、2―3区域联防(2)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13.1)复习考试项目:往返上篮、跳投(2)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14.考核:(1)往返上篮标准:优秀:35秒;良好:40秒;中:45秒;及格:50

2)跳投标准:优秀:6个;良好:5个;中:4个;及格:3

3)综和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技术的运用能力

15.理论:篮球规则及裁判法

16.机动

五、教学方式

课内教学为主,课外教学为辅。

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

六、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教材:

体育与健康 (作者:沈倬, 华东科技出版社, 2004年,第一版)

参考书: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篮球,人民体育出版,19916月第一版

七、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一年级第二学期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10%,理论考试成绩占10%,教学比赛占20%(技评)。

2.最终成绩以五级制记及格不及格

投篮占30

个数

7

6

5

4

3

2

1

(百分制)

100

90

80

70

60

40

20

(换算分数)

30

27

24

21

18

15

12

 

往返上篮占30%

成绩

30

35

40

45

50

55

60

(百分制)

100

90

80

70

60

50

40

(换算分数)

30

27

24

21

18

15

12

 

二年级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10%,技术成绩占90%

2.最终成绩以五级制记及格不及格

项目

优秀

良好

及格

方法

三角移动

15″8

16″3

16″8

17″3

在长6米的等边三角型上移动三个来回

投篮

6

5

4

3

距球篮4.5米选五点、每点投两个

持球突破

 

 

 

 

交叉步或同侧步

全场往返上篮

35

40

45

50

往返两个来回(上篮时必须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