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一)》

《大学英语(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5G0113

课程名称:

大学英语(一)

学分/学时:

3/64

英文名称:

College English(I)

大纲执笔人:

张旭

大纲审核人:

王迎军

适用专业:

全校本科理工科、文管科非英语专业类的各专业

先修课程:

大纲更新时间:

20171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融的课程。大学英语读写译是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大学本科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其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写作和翻译能力,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达成途径

本课程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打下较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课程教学目标1:具备良好的英语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文章阅读,翻译、听力、口语交流和写作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巧,提高英语阅读素养和口头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丰富学生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掌握基本实用文章的写作,完成日常交际与基本实用文章的翻译。

课程教学目标2: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和自学习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通过学习小组互动以及小组讲介(presentation)展示促进学习,使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学习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1 毕业要求指标点实现矩阵

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10.3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口语交流能力,能熟练阅读和翻译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文献,了解不同文化,具有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教学

目标1

网络学习:本课程充分利用基于校园环境下的网络与多媒体课堂相结合的优势,通过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机交互的密切衔接,为学生学习活泼、生动的英语创造良好、生动、实用的语言空间。

课堂讲授:在传授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视听说基本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技巧;通过语音练习、真实情境口语活动有效帮助学生纠正语音、语调,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注重师生互动交流。

课前预习:完成课前预习作业纸,从文章总体内容、生词、难句、常用表达等不同层面进行预习。

课后小测:每单元讲授后进行测试,内容涉及相关话题阅读、生词检测以及主题翻译等,并全批全改,及时反馈。

课后作业:每一节课后都留有保证巩固学习内容的课后作业,并全批全改,及时反馈。

项目教学:组建4-5人项目小组,教师围绕主题设计任务,学生选定小组任务,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每个小组完成自选任务,小组制作PPT进行汇报,或者通过录制视频提交任务成果。

 

12.2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学习不断提高、适应工程技术的发展,并与未来职业规划相联系。

课程教学目标2

网络学习:通过新交互校园网络平台,学生自主进行资料搜寻、下载、整理,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前及课后,有效扩大其知识面,提高其信息提取能力,培养其持续学习的能力。

小组讲介(presentation):根据课堂讲授的不同单元主题,学生自主设计讲介(presentation)目录、查找课内外资料,制作PPT,进行展示。

 

三、内容提要与学时安排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对应的教学目标

1

读写译课程

阅读理解能力: 能够读懂语言难度略低、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5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较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80词。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教材和题材熟悉的英文报刊文章,基本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基本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并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书面表达能力:基本上能用常见的应用文体完成简单的写作任务,能简单地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等,基本上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不少于8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用词基本恰当,语篇基本连贯。同时也了解和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模式。

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15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100个汉字。译文能基本上传达原文的意思,并体现一定的翻译技巧。

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2980个单词和4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14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熟练运用的词汇。

 

32

12

2

听说课

听力理解能力:在预习的基础上能听懂英语授课、基本上能听懂与所学内容相关、语速为每分钟100~120词的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短文、讲座等,基本上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和要点。学会应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基本上能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并基本上能够就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或进行讨论。基本上能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表达基本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知道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2

12

3

读写译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16

12

4

视听说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16

12

 

四、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创建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网络教学与多媒体课堂教学相结合,建立有效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行任务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主题设计任务;课下通过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实现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教师适时监督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学习成绩、课下作业等相关信息,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互动。

五、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教材:

1.《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一册 翟象俊主编 20068月第1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大学英语》(全新版)第一册 李荫华主编 20007月第1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 郑树棠主编 200112月第1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体验英语》第一册 宁春岩主编 20028月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

参考书:

1.《大学英语》(第三版)教师用书第一册 翟象俊主编 20068月第1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大学英语》(全新版)教师用书第一册 李荫华主编 20017月第1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师用书第一册 郑树棠主编 200112月第1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体验英语》教师用书第一册 宁春岩主编 20028月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六、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该课程为考试课,评分类型为百分制。期中、期末均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平时成绩(含作业、测验、期中考试、课堂表现等)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2 课程教学目标评价矩阵

成绩组成

考核/评价环节

分值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的教学目标

平时成绩

40%

平时作业和测试

40

作业+小测验+课堂表现+期中考试构成了平时成绩,以平时成绩的40%计入课程总成绩。

12

期末考试

60%

期末考试卷面成绩

60

以卷面成绩的60%计入课程总成绩。

12

七、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与方法

指标点

评价依据

评价方法

10.3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作业+小测验+课堂表现、+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作业+小测验+课堂表现+期中考试)占40%,总分100

 

12.2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作业+小测验+课堂表现+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作业+小测验+课堂表现+期中考试)占40%,总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