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
课程编号: |
03P0031 |
课程名称: |
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 |
学分/学时: |
1/1周(上机) |
英文名称: |
Training of Computer Operating |
大纲执笔人: |
田野 |
大纲审核人: |
李铁香 |
适用专业: |
非计算机专业 |
||
先修课程: |
无 |
||
大纲更新时间: |
2017年1月 |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针对大一学生开设,通过一周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熟练应用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并掌握其高级技巧,达到一般办公人员的基本要求,提高计算机文化素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方便。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达成途径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课程教学和上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具有:掌握并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且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软件操作的基本知识,通过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让学生不仅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且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典型软、硬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了解软件设计与多媒体、数据库等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综合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及综合设计能力诸方面均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2: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的同时,充分认识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表1 毕业要求指标点实现矩阵
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
课程教学目标 |
达成途径 |
5.2能够运用现代信息工具对环境工程设备、工艺与污染过程建立模型,进行模拟、预测与分析,并理解模型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 |
课程教学目标1、2 |
课堂讲授: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课后作业:每一节课后都留有保证巩固学习内容的课后作业,并全批全改,及时反馈。 上机操作:各章节配备相应的实验案例进行实验,并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及时批改反馈。 |
12.1正确认识自我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够针对学习任务自觉开展预习、复习和总结,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
课程教学目标1、2 |
课堂讲授: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课后作业:每一节课后都留有保证巩固学习内容的课后作业,并全批全改,及时反馈。 上机操作:各章节配备相应的实验案例进行实验,并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及时批改反馈。 |
三、内容提要与要求
通过一周的上机实践,训练和掌握以下技能
序号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学时 |
对应的教学目标 |
---|---|---|---|---|
1 |
实习动员和布置任务 |
了解:专业课程的要求和任务 |
0.5天 |
1 |
2 |
中文打字 |
掌握:一种输入法,坐姿正确,保证准确率,提高速度。 |
0.5 |
1、2 |
3 |
Windows基本操作 |
掌握: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桌面和程序管理、窗口的基本操作、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等。 |
1 |
1、2 |
4 |
Word 操作 |
掌握:包括汉字、英文及符号的录入;文档的创建、编辑录入;文档的格式设置、段落设置和排版、表格和图片的处理等。 |
1.5 |
1、2 |
5 |
Excel操作 |
掌握:单元格的基本操作;数据的输入、自动填充;工作表、单元格、数据的格式设置和基本操作;公式和函数的应用;图表操作;数据排序、筛选和汇总等。 |
1.5 |
1、2 |
6 |
Powerpoint操作
|
掌握:幻灯片的建立、编辑和格式化;幻灯片的外观设置;幻灯片动画效果、模板和板式的设置、幻灯片切换和放映等。 |
1.5 |
1、2 |
7 |
机考,评定成绩 |
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0.5 |
1、2 |
四、教学方式
采取“任务驱动+过程监控+目标管理”的方式组织教学,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辅以指导教师的讲解和答疑,建议采用分散的形式训练,由计算中心给学生提供机时。
五、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建议教材:
杨振山,龚沛曾编.大学计算机基础. 北京:高教出版社,2004
参考书:
杨振山,龚沛曾编.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指导与测试. 北京:高教出版社,2004
六、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1. 课程评分类型:二级分制,60分以上为通过,60分以下为不通过。
2. 考核方式:机考,机器自动判卷。
表2 课程教学目标评价矩阵
成绩组成 |
考核/评价环节 |
分值 |
考核/评价细则 |
对应的教学目标 |
期末考试 100% |
期末考试卷面成绩 |
100 |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学时安排,采用机考方法,主要考核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卷面成绩的100%计入课程总成绩。考试的题型为基于知识综合分析和运用的多种题型。 |
1、2 |
七、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与方法
指标点 |
评价依据 |
评价方法 |
5.2 |
考试成绩 |
考试成绩100%,总分100分。
|
12.1 |
考试成绩 |
考试成绩100%,总分10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