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实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

发布日期:2014-04-22

一、   概述

计算机系自2004年来,按照骨干专业建设要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通过校企合作和基地建设,成功地走出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其教学成果荣获2009年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随后,我们进一步研究本科生实践能力体系及其培养模式,以能力为主线,以工程实践性项目训练为牵引,以赛促学,使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通过与中关村软件园、中软国际培训中心、北京杰软科技有限公司、浪潮通信等企业的多方位合作,成功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固化校企合作模式,深化合作内容,将企业学习融入到培养方案中。该成果于2011年荣获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学校和信息工程学院的领导下,计算机系不断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研究。2012年,与中关村软件园成功建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在高层次合作上有了突破。同年,与北京杰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学校成立了“杰软信息学院研发中心”,以科研项目为牵引,追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质量。

说明: DSC_0354

 

二、   校企合作模式

经过近10年的产学研合作深入研究和实践,计算机系与企业已经建立了3种校企合作模式:

l  与中关村软件园的群对群合作教育模式;

l  与北京杰软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科研模式;

l  与中软国际培训中心的专业实习模式。

 

2.1以共赢和发展和目标,创建了信息学科专业群与软件企业群协作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了“群对群”的新型校企合作教育模式,避免了“点对点”的单一校企合作现象,解决了跨学科、跨学院的企业培养模式协同建设机制问题。与中关村软件园建成“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为学校信息类学科专业师生提供开放的人才培养环境和学术服务。

我校与中关村软件园合作建成“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立的“群对群”合作模式改变过去学校专业与企业间“点对点”或“点面式”相对传统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发挥我校信息学科专业综合的优势,对学校集中力量建设高水平工程应用型学科专业群、提高办学效益具有良好借鉴意义。目前,中关村软件园既为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和数理系等学科专业提供了工程实践教育环节,又为其它高校提供开放式学生实训服务。

遵从量变到质变的科学规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形成了“企业全程介入”的企业学习四年不断线模式。将复杂的专业能力构成问题分解为多个方面,由盲目认知到有专业兴趣、由简单应用到综合设计、由工程训练到系统开发、由学习到就业,解决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形式单一、能力片面分割、挑战机会有限的普遍化问题,使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水平一直位于学校前

 

 

DSC_0097

 

2.2 以资源优化利用为目标,通过整合校企双方优势资源,构建了校企合作科研模式,能够共同解决人力成本、项目短缺、经费不足、场地不足等困难。以计算机实验室为依托,以合作科研项目为牵引,整合校企双方的人力、设备、场地和经费等资源。2012年与北京杰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杰软信息学院研发中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研发前沿技术、承担科研项目等方面探索出有效的协作道路。项目组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以学生骨干为核心和教师参与,共同承担科研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研发中心已顺利承担并完成了教育部项目“中国工程认证管理系统”的前期任务。

IMG_7133 

 

 

2.3以“5个真实”为特色,构建了校企合作专业实习模式

我们与中软国际培训中心合作了多年,校企双方合作建设师资队伍、管理机制、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课程体系、企业大讲堂、大学生实训平台、人才测评体系和人才服务体系等内容;以真实的企业环境、项目经理、实习案例、工作压力和就业机会为核心方式,建立了完善的企业实习教学体系和管理机制。

 

 

三、   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广应用

3.1 “群对群”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有力地促进我校信息学科专业群发展:

1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自2012年起,信息工程学院每年组织所有信息学科5个专业的2年级学生代表,前往中关村软件园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主要分为四大部分:1)中关村软件园区参观与概况了解;2)软件工程实践任务的完成与成果评审;3)与北京南天软件有限公司校园招聘主管交流;4)听取职业化人生规划讲座。

 

   2聆听“中关村软件园大讲堂”学术报告:自2012年起,我校师生应邀参加中关村软件园主持的专题学术报告,信息工程学院先后多次组织跨学科专业教师和部分学生参加了系列讲座活动,如“大数据实战”、e起飞翔―行业应用 移动优先”等,报告深得IT企业和高校教师欢迎。

http://www.zpark.com.cn/UpFile/20130315154930.jpg 

  3)在软件园和中软国际公司开展“专业实习”,效果显著:

l  2008年:计05-123全体学生共80人,实训2周。

l  2009年:计06-123全体学生共78人,实训3周。

l  2010年:计07-123、计G09-12全体学生共151人,实训3周。

l  2011年:计08-123、计G10-12全体学生共143人,实训4周。

l  2012年:计09-123、计G11-12全体学生共144人,实训4周。

l  2013年:计10-123、计G12-12全体学生共140人,实训4周。

  说明: 2009

  4)中关村软件产业园区企业群,几年来为我校信息学科专业学生提供优质的毕业实习,学生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通信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与计算科学等多个专业。知名企业有文思创新、博彦科技、南天软件等几十家单位。

  5合作开发了“大学生实训软件平台”,为各高校注册学生提供网络在线学习服务。目前,该系统安装在我校计算机系,可供我校所有学科专业的学生学习使用。

 

3.2 “企业全程介入”培养方案,形成“企业学习四年不断线”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学科竞赛能力。同时,确保卓越计划顺利执行,从20113个班级全体学生开始实施,已经顺利开展了2.5年,效果良好。

1)自第1学期开始,一直到第8学期,企业学习一年周期贯穿了大学四年,学习课程包括计算机专业概论(附加认识实习)、软件测试、手机软件设计、中关村软件园大讲堂、计算机学科发展概论、专业实习、敏捷软件开发、岗位实习、毕业实习等。

2企业认识实习提高了专业的认知度

自实施卓越计划以来,计算机专业全体学生全部到中关村软件园参观学习、去中关村计算机市场开展调研。通过认识实习,学生零距离接触到了位于国际前沿的IT公司和技术,对IT企业有了清晰的认识,很好地激发了专业学习兴趣。

  3学生科技创新效果显著,多项学科竞赛获得好成绩

l  计算机专业学生积极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URT项目活动,累计达到500人次,90%的学生参与了URT项目;学生发表学术论文5篇。

l  2013年“天翼华为杯”华北五省暨港澳台计算机应用技术大赛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l  20123月,北京市安监局、北京市领导先后参观计算机实验室,观看学生展示四旋翼飞行器、手机监控、安监信息管理等产品,大加称赞。此后,被安排先后参加了2012年北京市安监技术展览会和全国安监技术展览会

 

l  2011联通杯北京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大赛获得一等奖

 

l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大赛进步2011年获先进奖,2012年获决赛三等奖

  

l  2012年组织学生20人参加全国软件专业人才创业大赛,有2个队在预赛中获得一等奖,成功进入全国20强。我校2个项目团队荣获总决赛三等奖。

 

3.3 校企合作科研模式取得新的突破

20123月,信息工程学院与北京杰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杰软信息学院研发中心”。正式学员来自计算机高年级学生,全部由企业公开招聘和选拔。4个多月来,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已能独立承担软件开发任务,受到了企业的称赞。2012年,首先开展了“基于云计算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项目;2012年底,中心参加并完成北京儿童医院某管理系统开发。

在此基础上,研发中心加强了教师的工程能力培养,积极承担高水平工程项目。2013年,中心与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签约《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经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领导的密切配合,项目经过需求调研、系统设计、编码、测试、试运行阶段,在20131229日正式上线运行。

 

3.4学生就业效果喜人,签约率位于学校前列

2008年前,我校计算机专业一直招生3个班级。自2009年开始,又增加了专升本2个班级,使得本专业学生人数在全校位居首位,教学压力明显增加。但是,我们取得了优异的就业效果,连续3年签约率位于学校前5许多学生进入了中软国际、浪潮集团、用友软件、清华网络中心、文思创新、博彦科技等知名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