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竞赛

信息工程学院2014-2015学年指导多项竞赛取得佳绩

发布日期:2015-10-28

信息工程学院2014-2015学年指导多项竞赛取得佳绩

2014-2015学年,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指导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第八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第十七届全国机器人锦标赛暨第六届国际仿人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第六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第六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团队赛和个人赛)、第三届全国虚拟仪器大赛、发现控制高手―第二届台达杯高校自动化设计大赛、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北京市“电脑鼠走迷宫”竞赛和校内第二届“TI杯”电子设计大赛等11大类大学生学科竞赛,信息学院有20多名教师参与指导竞赛,刘学君老师一人就参与指导机器人大赛和电子设计大赛等多项赛事。除了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参与竞赛外,还有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经初步统计,一年内参与竞赛的学生达到326人次之多。其中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第十七届全国机器人锦标赛暨第六届国际仿人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发现控制高手―第二届“台达杯”高校自动化设计大赛、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4项赛事都是在2015年暑假完成的竞赛。 在这些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5项(15人次),全国二等奖7项(19人),全国三等奖12项(39人次),省部级一等奖6项(14人次),省部级二等奖10项(20人次),省部级三等奖13项(30人次),还有成功参赛奖、优秀奖等多项奖项。这些竞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及学院的大力支持,也是广大教师辛勤指导和学生努力付出的结果。这些成果,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很好地宣传了我校。

电工电子教学与实验中心暑期

培训指导的多项电子类学科竞赛取得优异成绩

2015726-29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国际机器人足球联盟(FIRA)为支持单位的第十七届全国机器人锦标赛暨第六届国际仿人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在深圳举办。来自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60多所高校的400多支代表队参加角逐,围绕轮式移动机器人、仿人机器人、创新类机器人共三大类44小类比赛项目展开激烈角逐。我校仿人机器人大学生创新团队22名同学中8名学生代表,参加了其中20个子项目比赛,八人舞蹈项目获得全国冠军,视觉组推车项目获得全国季军,拳击项目获得一等奖;单人舞蹈,击剑分获二等奖;障碍跑,六人舞蹈,广播体操,跆拳道,摔跤,长跑,短跑,点球,双人舞蹈,四人舞蹈分获三等奖。

2015812-20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在各赛区举行,北京赛区共有包括北航、北邮、北理等37所设有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本科高校、567个队参赛。我校信息学院7支参赛队24名同学,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成功参赛奖5项。

7月中旬至8月下旬整整一个暑期,电工电子教学与实验中心蓝波、刘学君、王志秀三位教师牺牲了个人休息时间,对46名学生进行了的赛前专项辅导,所有参赛学生认真备赛,敢于创新,充分发挥出了最优水平,极大的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展现了我校在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电子系统设计方面的水平,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很好地宣传了学校。

    李洋老师和张路纲老师指导的2015年第六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分北京赛区分赛和总决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总决赛为乙级比赛,获二等奖1项。

这些竞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校、院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得到了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的鼎力相助,是我校长期坚持工程实践素质教育的综合体现,也是信息学院电工电子教学与实验中心工程教育改革的成果。

    

     全国机器人锦标赛参赛师生合影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部分师生合影

   

戴波院长、刘建东书记亲临指导工作          老师认真指导,学生精心准备

    

紧张的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测评现场              部分竞赛获奖证书及奖杯

 

发现控制高手―第二届“台达杯”高校自动化设计大赛

第二届“台达杯”高校自动化设计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由台达集团-中达电通公司承办的面向大学生的创新性科技竞赛活动,以“发现控制高手”为主题,结合台达自动化技术与产品,面向全日制高等院校在校生征集自动化系统创新设计方案。

在纪文刚教授和王志秀老师的指导下,3月末,我校4名同学组成“思考天空”团队,在几经设计与修改后,上交了题为“基于主轴同步的层绕机排线单元的控制系统设计”的方案书。415日,经初赛选拔我校拿到了决赛资格。727日,我校参与了在苏州举办的决赛。

来自全国的59支参赛队伍(包括台湾的2个团队)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最终我校的方案取得了三等奖。

我校是第一次参加此类竞赛,此次竞赛,提升了学生对实际工程项目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编程的能力、工程实践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在比赛中,见识了大量自动化设计成果,通过与其他团队的交流,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和创新思维。

    

给企业创始人讲解设备和方案                参赛设备和比赛现场

    

思考天空--团队合                      和台湾小伙伴们合影

我校代表队在第九届

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中取得佳绩

2015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华北赛区比赛729日在在北京交通大学落下帷幕,我校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王伟老师带领专业硕士生余涛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孙艺峻、崔鑫宇两位同学组成“黑珍珠”队参加了“逻辑控制”方向的比赛,获得华北赛区一等奖,晋级全国总决赛。823日“黑珍珠”队于北京交通大学参加了全国总决赛,再次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参赛照片

   

获奖证书

本届比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和中国系统仿真学会联合主办,北京交通大学承办。比赛有5个赛项,全国分为七大赛区,共有1392支队伍报名参赛。 “逻辑控制”方向全国七个赛区共评出627支队伍参赛,其中我校所在华北赛区初赛,共收到来自华北地区63所高校179件作品,经过初评,91支队伍入围华北赛区比赛。经过为期两天的比赛,采用机器评分和专家点评两种方式,华北赛区评选出10支队伍参加全国总决赛。其它赛区评选出94支队伍,全国共104支队伍参加全国总决赛。

本次比赛是以模拟典型工业自动化系统为对象的工程科技竞赛,它以一项虚拟的自动化工程项目为背景展开,大赛组委会充当甲方角色,而参赛队伍以团队的形式充当乙方角色,通过分析、设计、竞标、实施、排错、优化、移交等多个实际环节完成竞赛,参赛队伍需要在真实的工业控制器和仿真的工业对象环境下完成全部的自动化工程项目,以实际控制效果来决定最终排名。比赛内容是对每支参赛队伍综合实践能力的真实考验,本次比赛内容也是对我校CDIO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次检验。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专业硕士和本科生培养上长期坚持注重社会需求、立足专业特色以及扎实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理念,本专业学生在许多大赛上都有突出的表现,在硕、本科就业质量上每年也都有很好的成绩。

我校“黑珍珠”参赛队在准备阶段的刻苦努力以及比赛中的优异表现给兄弟院校参赛队伍及点评专家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我校参赛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升了我校的社会影响力。

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参加

第六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411日、12日,第六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个人赛省赛圆满成功举办。本届大赛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指导,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联合主办,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200所高校的3万余名选手报名参赛。本届大赛吸引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85/211院校的积极响应,大赛参赛高校数量更多,范围更广,选手实力更强,甚至还有外籍选手加入,使得大赛成为领跑信息技术领域的大学生顶级赛事。

   411日,参加C/C++程序设计与Java软件开发的同学们历时四个小时,在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哈尔工程大学等近百个赛点完成了软件类省赛。我院学生的考点设在北京建筑大学,近30人参加,同场参加比赛的还有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等院校的200多名学生。经过紧张考试与评测,我院秦彩云老师指导的计122班董海峰和沙芸老师指导的计133班张博伟获得省级一等奖,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还有马莉老师、张世博老师指导的武昊、缴经纬、刘博爱同学分获得二、三等奖。

    

参赛选手合影                              比赛现场

 

2015年第六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于513日上午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六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颁奖仪式也同时举办。“北斗杯”大赛是由年会科学委员会主席、“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高级顾问孙家栋院士倡议,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于2010年联合启动。本届比赛覆盖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00多所学校,我院获得优秀组织奖(大学组10个);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教师张威获得十佳优秀科技教师奖(大学组10个、中学组9个);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共有47项作品(60人次)参加了校内初选,选送11件作品参加华北区预赛,4件作品进入全国总决赛,最终在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三等奖1项、优秀奖3项。513日在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现场,张威老师代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上台领奖,并与孙家栋院士合影留念。

   

获奖证书                           优秀组织奖奖杯

     说明: C:/Users/Administrator/Pictures/523.jpg      

           颁奖典礼                         张威老师与孙家栋院士合影

一、比赛准备和组织

我们在赛前进行了相关培训:培训分为3个层次,利用全校通选课《全球定位系统GPS原理及其应用》,在课堂上对学生普及北斗导航系统的知识;在通信专业《卫星通信》中重点讲授北斗卫星导航原理,在实验课中增设北斗导航实验;从通信专业选拔出10人在课余辅导北斗导航应用作品制作。累计参加培训学生共180人。

二、“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通过参加竞赛和培训培养了学生阅读文献、撰写论文、设计方案、编程能力、设备调试等方面的的培养。

1.激发了学生创新热情、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通过参加大学生大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积极深入到每个竞赛项目中,查阅相关学科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接触学科发展前沿,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对学科专业知识学习与研究的兴趣。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以及动手操作,从每个竞赛项目的设计方案、具体实施都必须独立思考,变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2.既提供个性化发展空间,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学生在竞赛中开发自身的潜能,发展其创造性,为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同时,竞赛小组成员必须分工协作,统筹兼顾,共同努力,才能共同完成竞赛项目,在竞赛中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3.促进了创新教育氛围的形成

学校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竞赛,为学生开设竞赛训练选修课程,创造条件让本科生进入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竞赛和创新活动的场所及经费。各类竞赛激发了大学生创新热情,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和竞赛环境,而且影响到其他非参赛大学生,有利于创新教育氛围的形成。

    三、组织大学生竞赛的体会

    1.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必要的保证

   本次大赛受到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早在刚接到参赛通知日起,学校各级领导就非常重视,教务处把本项比赛评定为乙级,并对获奖学生给予奖金和创新学分鼓励。信息工程学院专门为竞赛拔了专款13000元并且颁发了《信息工程学院学科竞赛管理规定》。对学生的培训工作和产地都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关心。参赛前更是深入到学生中进行赛前动员。鼓励他们拿出拼搏精神,发挥最好的水平,为学校争光。正是由于领导重视和支持,保证了指导小组的老师无故虑、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大赛前的培训中,保证了参赛的顺利进行。

    2.“早”字当头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我校师生“早”字当头,力争主动、收获明显。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我们就开始收集资料、了解信息、购置元件,对培训计划的制定、参赛的准备起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也正是由于早研究、早动手,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了许多大赛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保证了学生在比赛中有备无患,充满信心。

    3.协作与拚搏精神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大赛要创佳绩,是与师生无私的协作和顽强的拚搏分不开的。在指导和培训期间,指导老师虽把自己的藏书资料、计算机软件,甚至元器件和工具都拿来供学生使用。

4.教师的指导是取得成功的捷径

为竞赛进行培训工作的教师都是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骨干,他们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培训工作中,他们始终保持很强的敬业精神,不畏酷暑炎热,长时间、高强度的在实验室和学生们在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5.应加强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平时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方面的教学,开拓学生的思路,发挥其创造性,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应重视教学法的研究。

6.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以适应大学生竞赛的要求,对大赛的所涉及到的几门主要课程,如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微机原理及接口、单片机和有关实验、课程设计等方面要加强改革,促使学生能适应竞赛要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科研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7.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严格要求,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在今后的教学环节中,应尽量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安装,而不是仅仅验证实验的结果。也要加强学生的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力的培训,以及提高学生实际制作的能力,这也是专业认证非常重视的一项指标。

8.应加强竞赛的组织,增加培训的投入是搞好竞赛,能否获奖的关键,应设立专门的培训实验室,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有专人负责,有一定的活动经费。不仅是加强参赛前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加强平时培训,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有兴趣,素质较高的学生参加平时的培训,并成立专门的活动小组,还可将这些学生安排到教师的课题中,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从科研实践中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