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从技术小白到授课主播

   为了保证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老师们纷纷化身主播,操起“十八般兵器”,利用网络这一特殊的平台,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宗旨,开展各具特色的网上教学。3月18日的《北京日报》客户端对此进行了报道。

  2月初,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为了保证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老师们纷纷化身主播,操起“十八般兵器”,利用网络这一特殊的平台,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宗旨,开展各具特色的网上教学。

  从技术小白到授课主播 只为保障教学质量

  网络教学,一直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对大部分老师来说都不太陌生。但要做到将所有教学环节都通过网络实现,对老师的教学还是不小的挑战。教学名师王玉海教授感慨:“这次疫情,逼着我们学会并适应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这既是挑战更是巨大的进步!”

  采用何种教学平台,使用什么样的授课方式?如何保证授课效果?学生们能不能接受?是老师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一时间,云班课、雨课堂、钉钉、腾讯会议、微信群、抖音、虎牙多种平台齐上阵,慕课资源、电子教材、PPT、直播、录播、签到、分享、在线讨论与测试、头脑风暴,各类教学手段层出不穷。为了保障教学顺利进行,有些老师甚至制定了A、B、C多个计划预防网络突发问题。从技术小白到授课主播,只是为了让学生学的懂,吃得透,悟得深,让教学效果和质量能够得到保障。

  “我们老师的颜值拼不过网络主播,但是我们对课程内容的深度思考、战略视角、思想的深度和开阔的视野,能让我们的课程魅力碾压颜值主播。”人文社科学院院长闫笑非老师如是说。

内容为王 秉承“以学生为中心”

   老师们深知,一切的技术手段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以学生为中心”,保障学生真正学懂学会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

   “网络教学由于不能面对面向学生传授,所以需要花更多心思去考虑怎么安排设计课程内容、怎么训练考核才能让学生最大程度掌握教学内容、如何把握课程节奏感。其实,这恰好是一个实践‘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好机会。”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安全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康健对此有深刻感受。

   有这种想法的不止康健一人,外语系左颖老师在网络授课中就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我运用‘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利用完善的U校园视听说课程,以成果为导向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将学习内容应用于交流实践中。”

  为了减少非面授带来的影响,充分发挥网络化教学优势,老师们深刻剖析教学内容,重新设计适合网络教学的授课方式,在摸索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北京市思政课特级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黄小惠认为,“教无定法,贵在实效,如何更好地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让教学设计更合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让教学更具实效性,保证特殊时期线上教学的顺利开展,这是当下北石化老师们宝贵的教学实战,也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改革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传道授业解惑 课程思政传递人间大爱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要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传递人文和道德关怀。

   体育部于丽老师在上课时非常注意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自己编排了活泼热情的健身操供学生及家长锻炼,放松心情,排解焦虑。外语系左颖老师在英语课中增加了生命教育主题。人文社科学院张君老师在《薪酬管理》课程中引导学生深入调查并思考疫情下企业员工管理的困境和人文关怀。声乐教师童江梅通过教授学生翻唱并录制《建国大业》主题曲《追寻》,带领同学们一起传颂英雄的大爱,学会感恩和珍惜。

   通过网络,同学们抛弃了原本的拘谨与羞涩,更容易抒发和表达情感。在大灾面前,是挑战,更是机会。老师更容易掌握学生所思所想,带领学生思考各种社会现象及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结合专业理性分析,明辨是非。所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初景波老师说,“所谓学问,有学有问。不能回避问题,不能简单批评,只有努力进行科学分析、理性回答,才能有效破解学生的疑惑,从而让学生相信教师、理解课程。”

    线上教学 引发对教学理念的深度思考

   意外的疫情,促进了线上教学的发展,改变了老师的教,也改变了学生的学,更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教学理念。

   线上教学打破了课上、课下的界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虽然不能随时通过学生的面部反应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但网络端的学生发言更加积极,体现在教学平台上的讨论内容更深刻的反映学生思考深度。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将对部分危险工种的实习提供安全保障。正如机械工程学院丁乔老师所言,“疫情意外推动了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我相信:疫情过后,我们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蒋毅坚校长提出,“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要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倒逼传统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实践方式、质量评价方式的改革创新。”与此同时,老师们已经开始了对未来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思考: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怎样在今后的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优势互补。这不仅仅是对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对课程教学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重构,也是对教学理念的重新思考,更是对学校教学管理、考核评聘、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全面考量。

   线上教学已经开始在艰难中努力探索,如何更好把控教学质量,建立健全教学监督评价机制,势在必行。韩占生副校长提出思路,“线上教学要有约束机制,遵循教学管理规律,按教学进程有序开展教学工作。线上教学的质量评价,要以鼓励、培训和引导为主,督促为辅,完善评价指标,形成教学监测数据定期报告制度。”

   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对老师能力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曹建树认为“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学习,具备遇到突发情况都能开展教学的能力;而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要秉承‘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项目驱动’的线上教学模式,深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人生无处不学堂”。“云之约”,不仅仅是网络直播这么简单,这是我们一直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范式改革的一次大练兵,是网络+教育成果的重要展示,在疫情来临之际,它更是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它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收获,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一切都刚刚开始,而这又将改变我们的未来。

提前研判 学生“家底”全掌握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学校的运转,学生不能正常返校,各项教学活动都不能按照常规的方式进行,纯网络沟通对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网络课程的开设,让教师们挑战了一把线上的疯狂。网络办公和学生服务又怎样能保证效率和效果,让学生在特殊时期遇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能够安心在家学习呢?这是学校辅导员老师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战疫期间,各学院辅导员与班主任通力合作,不仅仅根据防疫要求对学生所在地址、健康信息全面摸排,做到学生动态信息每日汇总记录,同时也对学生其他各方面情况进行摸排。学生所在地是否疫区,是否特困学生,有无网上学习的条件困难,学业是否需要指导,有无心理异常波动等等。重点关注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和学业困难学生。提前研判,将特殊群体作为着力点,打好工作“提前量”,为精准服务做好准备。

想人所想 协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

   学生们的问题多集中在经济困难、心理问题和学业困难几个方面。在经济方面,学校在疫情开始的第一时间就对湖北籍学生以及全校所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发放了补助。正式开学后,为保证全体学生线上上课,又为全体学生发放网费补贴。从经济上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心理疏导方面,学校特别关心疫区同学的心理状况,专人一对一了解个人及家庭情况,定期统计更新心理排查档案。同时,也针对前期心理台账记录的在观学生,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做好心理疏导。学业方面,针对毕业生的就业、考研、出国,在校生学习、选课、修复学、延长学籍等等各类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类指导,解答特殊时期各项政策,保证学生安心学习,无后顾之忧。

接诉即办 全方位服务无死角

   虽然辅导员老师们考虑到了学生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解决。但面对突发的疫情,还是有很多同学措不及防。面对同学们的各种问题,各学院主动开通网络征集问题,接诉即办窗口,实时解决各类问题。如化学工程学院开启了微信“接诉即办”平台,人文社科学院开启网上办公室,学校也利用微信企业平台开放各职能部门专人定点办公,来收集和解决各类问题。负责老师将各类问题分类汇总,对大多数共性问题进行归纳解答,并通过网络、微信等官方渠道集中发布。对个别问题安排人员专门通过微信或电话一一沟通。这些努力尝试,实实在在帮同学们解决了实际问题,正如化学工程学院负责“接诉即办”平台的辅导员严鼎老师所说:“作为辅导员,我们要善于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将学生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善于利用互联网,发挥好网络思政教育,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以及行为习惯变化,靶向解决学生的问题。”(邹乐)

相关链接:

https://ie.bjd.com.cn/5b165687a010550e5ddc0e6a/contentApp/5c773628e4b098fc41b01258/AP5e71996ee4b05e1038541ea0?isshare=1&app=FF585C7E-8660-4861-A108-171F31180D4A&contentType=0&isBjh=0&from=singlemessage

作者:《北京日报》客户端 发布日期:2020-03-23 收稿日期: 文章编辑: 胡芳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