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学习《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座谈会在京举行

  中国报道讯(洪越 隶月 报道)10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更好地解读和落实其基本精神、传承中华传统美德,1110日,由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国际儒学联合会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中国社会艺术协会国学委员会协办的“中华传统美德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学习《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座谈会在京举行。会议由国际儒学联合会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主任张践教授、中国社会艺术协会国学委员会顾问隶月教授主持,近三十名专家参加了研讨交流。

   中宣部理论宣传局原局长武家俸指出,周公所创立的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明特征,对历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礼乐文明在道德伦理、修身治国、构建融洽社会关系方面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借鉴的内容,理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得到继承、传扬和定型。

   中国人民大学张践教授指出,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难点不在于道德规范的多少,而在于道德规范的神圣性。近代中国引入了西方权利意识,却无法全面引入其背后的基督教信仰,因此出现了盲目强调权利、忽视责任与义务的倾向,成为当代道德建设的难点之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意义在于为当代道德理论体系提供有力价值支撑;新时代道德建设应立足于我国传统圣贤文化这一基础。

   中国社会艺术协会国学委员会顾问隶月教授指出,要正确处理好中华传统美德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中华传统美德的独特特点——内容的宽泛性、旨向的切己性、价值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将《纲要》的相关要求落到实处。

   北京大学杨柳新副教授指出,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教化与民众道德教育,是中华德性文明复兴的重要举措。当代中国正在开展的民族文化复兴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再度重视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经验的中华德性文明传统。德性将重新统率理性。传统经典话语的活化与伦理秩序的重建,是当代德性文明复兴的两大基本任务。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王新宏教授指出,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要得到恰当的处理:二者有联系,但却有界限。我们一些青少年道德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应试教育、应景教育、应付教育等偏颇,要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努力改变这些不良倾向和问题。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李素菊教授指出,多年来的实践使道德建设取得了突出进展,《纲要》在此基础上非常重视公民道德体系的整体建设。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十几年坚持不断的呼吁表明,公民道德建设涵盖于日常生活之中,要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张涛教授指出,中华节庆是中华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节庆推出的时候要讲清楚,学术标准也要进行调整:标准不能是西方的,要理顺这一点。中国历史上的孟子、孔子形象和我们心目中信仰的孟子、孔子之间的关系可能有一定差异。学术的考证和信仰的约定也是不同的(现实中往往混淆了这一点)

   国家开放大学孙福万教授指出,《纲要》无处不体现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有四个“着力点”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强调“推动道德实践养成”,这和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实践理性、重视践履功夫是一致的;提到“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融媒体时代道德建设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加才教授指出,实现新时代两步走战略目标,更应该关注社会的文明进步。道德文明建设将成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重要表征。要关切精神生命,强化精神生命自觉,提高精神生活品质,提升精神与道德境界,促进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统一。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储峰编审指出,妇女群体应该受到重视,母亲在家庭建设、教育方面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重视女性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卓翔处长指出,要把中华传统美德渗透在不同的节日中,在相关的各种节日中体现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

  北京市委党校王志捷教授指出,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过程中,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文化建设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要坚持自身文化的主体地位,又要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精髓。但学习外来文化要全面理解、分清体用,努力使其中的积极要素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北京电影学院叶远厚教授指出,正确认识当下的道德现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道德滑坡”;要认识到道德现状的复杂性,从而得出比较正确的认知,为加强道德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基准。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师工作部副部长王荣霞副研究员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以中华传统美德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高校要努力解决好“大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的道德建设问题。培养通达之新时代教师,使其真正把握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教化之道,承担起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时代责任。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罗道全教授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重视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和社会网站、团体合作,让更多的学生切身感受到道德的感染力、穿透力,这应当是进行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北京大学赵延风副教授指出,树立全球视野,透视历史,在中西文化对比中确立中国文化之核心特质基因;在对比中正本清源,确立中国文化叙事体系。有些误解,比如“孝道”被外国学者看成是奴性的表现,“大公无私”被看成不尊重个人利益等等,只有选择合适的阐释话语体系并打通古今,才能解决价值理念走出去遇到的困境。

    知识产权出版社赵军编辑指出,诵读传统经典是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途径,而重新研究和诠释极其必要。作为出版工作者,既要关注学术研究动向,又应关注文化传播效果。中华传统美德与新时代公民道建设的宣传与教育,需要面向网络传播,采用丰富多采的形式及多种传播手段,方能取得更好效果。

    运城市硬笔书法协会张跃龙会长指出,要重视道德建设的源头问题,重视社会各方面对正确价值观的宣传和引导,重视父母、家庭在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把传统美德传承好,要把握好源头、让人们自觉自愿地把道德养成变为信仰和追求,以便更好地、更彻底去执行。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常会营副研究员指出,孔庙的礼乐教育实践与“立德树人”关系紧密。礼乐的根本在于营造一种秩序井然、和谐融洽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举办国学文化节、系列传统节日文化、礼乐创意文化演出、礼乐文化进校园、传统礼仪等活动,对大、中、小学师生和家长、社会大众起到了较好的礼乐教育、文化熏陶,发挥出“立德树人”之社会教育教化职能。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李伟波副研究员指出,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仁爱孝亲的传统美德,养成人们敬老爱亲、爱他人、爱社会的仁爱自觉。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二十五年来在全国一千多所大、中、小学推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取得了一系列有关中华传统美德与公民道德建设的研究成果,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供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牛冠恒博士指出,孝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石,要把“孝亲敬老”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衡水学院崔锁江博士指出,借助《纲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美德的优势。立德树人的“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其中又具体化为“公民道德”。公民道德不应过分拔高,要变成一种普遍能够实行的道德。古代的“名分”仅代表责任义务,但是现代含有“权利-义务”的双重含义,更符合角色意识。

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委员姚洪越副教授在总结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的思想,共产党人发动群众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实践,暗合了我国“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美德的忠实继承者、最好弘扬者和切身践履者。党的领导干部要践行圣贤文化,做新时代为人民服务的圣贤;党员要做君子,成为道德建设的模范。

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华传统美德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沃土,充分发挥其当代价值,确保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迈上新台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公民道德建设领域的指导地位,立足新时代具体实际,贯彻落实《实施纲要》。

相关链接:http://msgc.chinareports.org.cn/qyzj/20191113/5913.html

作者:中国报道网 发布日期:2019-11-15 收稿日期: 文章编辑: 胡芳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