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四十载实践育人初心不忘

   10月27日,我校即将迎来建校四十周年纪念日。10月20日,《人民日报》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四十载实践育人初心不忘》为题,对我校四十年来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报道。

  1978年,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在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厂区内成立,开启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的办学历程。四十年来学校一直坚持面向企业、服务一线,始终把培养扎实肯干、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因改革而兴,因改革而盛,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波澜壮阔改革历程的一个缩影,从一所面向特定行业办学的普通高校,经过迅速发展,现已成长壮大为一所立足北京,面向全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产业需求,以工为主,多学科相互渗透的高等学校,形成了“崇尚实践、知行并重”的实践育人特色。

  从行业办学到立足北京,实践育人之路越走越宽。建校伊始,厂区办学,校厂互为依托,一批具有深厚工程实践背景的工程技术人员到校任教,学生直接到企业研究院做专业实验,深入车间班组与工人一起倒班,崇尚实践、知行并重的实践育人理念初步形成。1990年学校迁址大兴,提出要“充分发挥学院与石化企业关系密切的优势,积极开展应用科学研究,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实践育人的办学传统继续得到传承。2000年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划转到北京市管理后,大力拓展校企合作新领域新伙伴,与北京市企业和高新技术园区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开启了实践育人之路新征程,实践育人理念得到牢固确立。先后被授予“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实验基地”,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校。2014年以来,6个专业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

  从产学合作到科教融合,实践育人理念不断深化。学校始终以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驱动,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打造真实的实践育人环境。在多年实践育人之路的探索中,采用多方协同、寻求共赢、加大投入、深度合作的方法,与企业共建基地、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师资、共同实施、共享成果,逐步构建起“六共同”校企合作教育机制。通过加大经费投入、有序开放教育市场、探索需求互补、寻求共赢点、提高合作匹配度、创新合作模式等方法,搭建了“高校-企业”,“高校-产业园区”,“高校-行业协会”,“高校-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化合作平台,建设了国家级工程教育中心等近20个国家级、市级实践教育教学基地,有力保障了成果导向企业实习的落实。进入新时代,学校拓宽实践育人思路,提出科教融合思想,积极推进科研成果反哺教学,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前沿,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寓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教育于知识传播之中,促进了高水平科研支撑高水平人才培养。实践育人特色不断得到深化。

   从面向行业到服务社会,实践育人成果逐步彰显。经过四十年的艰难探索,实践育人特色有力地推动了工程教育改革,从行业办学到服务行业和社会并重,实践育人理念已内化在师生教育观念里,落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在实践教学条件保障上,显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在学校获得的国家级和北京市级教学成果奖项中,围绕实践育人特色的奖项数量占到65%以上。学生在全国和市级各类学科竞赛、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上屡获佳绩。实践育人特色在全国地方高校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得到了国内许多院校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国家级新闻媒体对学校工程教育改革报道46篇。“协同共赢、长效稳定”的产学合作育人机制获得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深化产学合作实践育人”的模式,获得2018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学校还获批北京市创新创业示范校和中关村人才特区百校联盟首批高校。实践育人成果逐步彰显。

   回顾四十年办学历程,“崇尚实践、知行并重”的实践育人理念从未动摇。四十载信念坚守培养了一批批有理想、有本领、敢担当的北石化人,从长江学者、全国劳模、企业家、技术骨干再到机关企事业管理人员,始终秉承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勤奋实干、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在各行各业贡献着智慧和才能,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宣传大使”。站在历史新起点,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将不忘初心,坚韧精进,为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继续前行!

  相关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8-10/20/nbs.D110000renmrb_07.htm

作者:人民日报 发布日期:2018-10-22 收稿日期: 文章编辑: 胡芳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