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元软件

温馨提醒: 今天是:

宇波:教研并重 砥砺前行

发布人:jsfzzx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2日 浏览次数:

教研并重 砥砺前行

——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宇波

作者:张瑶 发布日期:2018-07-02

今年4月1日,教育部发布了《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的通知》,我校宇波教授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今天,小编向老师和同学们扒一扒长江学者的神秘面纱。

宇波教授简介

宇波,男,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术带头人,能源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工程应用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计算流体力学与传热学、油气管网安全节能输送技术研究。现为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担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协会多相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论专家、《科学通报》编委等学术兼职。先后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首届青年突出贡献奖、第十三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和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

一、薪火相传,广师求益,十载百炼成长江

宇波教授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长江学者的呢?这得从他求学阶段讲起。宇老师从小就对数学感兴趣,喜欢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因此他研究生期间所选择的研究方向也与数值计算有关。宇老师说:我是在热爱的基础上选择了科研方向,目前来看这是适合我的。

而当年引领宇老师踏上科研道路人,则是他的博士生导师陶文铨院士。宇老师被陶院士的治学之严谨、科研之勤奋、育人之不倦所深深折服和感染,并下定决心沿着导师所开辟的方向,走出自己科研之道。陶院士对课题组师生提出勤奋、求实、进取、融洽的精神理念,已深深烙在宇老师心里,成为他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准绳。如今,宇老师继续用这八个字作为课题组理念,传承给自己的学生们。宇老师喜欢用陶老师的故事激励学生,同时也鞭策着自己。他说:陶老师今年已经有78岁了,依然坚持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开始工作,直到凌晨两三点才休息的作息;依然坚持走上讲台,为学生讲授专业知识。

如果说兴趣像一枚种子,那么老师的引领,就是让这枚种子在科研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而广师求益则如同阳光、雨露和养分,使其茁壮成长。1999年,宇波老师博士毕业以后,选择了远赴日本继续深造。在九州大学遇到了另一位对他科研生涯有深远影响的老师——尾添纮之(Hiroyuki Ozoe)教授。尾添教授学识渊博、眼界开阔,特别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正是尾添教授的引荐,宇老师与美国工程院院士Churchill教授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受益匪浅。2012年,宇老师与Churchill教授在国际传热学权威年刊《传热进展》上合作发表关于湍流对流换热研究论文,该论文为1964年该年刊创刊以来刊登的192篇论文之一。宇老师强调:正如孔夫子说的那样,三人行,必有我师。学术交流有助于拓宽科研视野、了解科研动态、掌握最新理论和方法、结识志同道合的学者,是促进科研人才迅速成长的必要途径。

将科学研究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需求相结合,促进生产力发展,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了个人追求,是科研工作开花结果的过程。因此,宇老师非常注重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际。自2008年以来,针对西部管道工程中易凝高黏原油长距离管道输送难题,研究了双管同沟敷设技术、冷热交替输送技术及超低输量间歇输送技术,为西部原油输送及相关规范制定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研究成果获得包括2015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获奖人)在内的省部级一等奖共5项。

纵观宇老师的科研之路:始于热爱,经导师指引入门、个人勤奋进取、广师求益,成于实干、学以致用。由于在科研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做出的重要贡献,宇老师于2016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二、春风化雨,循循善诱,桃李无言自成蹊

长期以来,宇老师坚持教学重于科研,能力重于分数的理念,教研并重。在课堂教学方面,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诚实做人品格、踏实做事的习惯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对于本科生教学,宇老师主张教师应该引入更丰富的教学手段,通过精彩的授课吸引学生,而不是靠考勤禁锢学生。对于研究生课程教学,宇老师则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宇老师循循善诱、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他经常牺牲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留在实验室坚持科研工作并指导学生。宇老师还制定了完善的研究生科研培训流程,包括课题组理念培训、数值计算能力培训、论文写作培训、口头表达培训等内容。为了开阔学生学术视野,他非常重视国际交流,先后推荐多名学生去美国和日本留学深造,每年支持多批次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学术访问。2017年前4个月,就有11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同时还邀请了日本、美国、沙特等国家的知名教授来中国讲学并协助指导研究生。自2016年以来,与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孙树瑜教授课题组每月定期举行视频会议,深入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常言道: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截止今年,宇老师已先后培养了博士及硕士研究生39人,在读研究生15人。所指导的研究生中,有5名博士生毕业继续在高校从事科研工作,14人获得国家奖学金,5人获评北京市优秀毕业生,1人获得陈学俊优秀会议论文奖,1人获得石油工程师协会亚太地区学生论文大赛奖,5人获得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

三、融炼团队,聚焦前沿,砥砺奋进谱新篇

宇老师在取得个人学术成就的同时,非常重视学术团队的建设。自2015年11月调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工作以来,积极响应学校发展战略部署和学科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作用,组建了能源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工程应用团队。以诚信感恩、合作利他、奋进创新、共同发展为团队理念,汇集了9名具有共同学术追求的团队成员。响应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和地区发展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团队围绕能源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工程应用,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逐渐形成了具有能源工程特色的研究方向。该团队的具体研究方向包括:油气安全节能输送技术、强化传热技术、高效准确数值计算方法、太阳能低温发电与跨季节蓄热技术、热泵及干燥技术。

为促进团队全面发展,宇老师积极推动团队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自2016年年初以来,与天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在热泵技术方面,与天普公司合作成立了热泵关键技术及设备联合实验室,可用于空气源热泵、地热源热泵、太阳能热泵等技术研究及开发。在太阳能跨季节蓄热供热方面,与天普公司联合申请并获批北京市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及区级政府应急项目,拟建成和改造总面积不少于8000平方米的多个设施农业无煤化清洁供热示范工程,形成供热方案设计规范及施工安装规范。研究成果将为推进北京雾霾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完成区域雾霾治理目标起到积极作用。

四、给年轻人的建议:认识自我,勇于尝试,注重合作

当代大学生,都怀着各自的梦想和目标,过着忙碌而多彩的大学生活。对此,宇老师有几点建议需要送给年轻的我们。

(1)认识自我,发现天赋,量体裁衣定目标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宇老师也非常认可这一点。源于内心深处的热爱和兴趣,是学习和做事的无尽动力。但宇老师话锋一转,说道:热爱和擅长是不能画上等号的。就好比你喜欢唱歌,但是你天生五音不全,很难真正把歌唱好。如若将唱歌作为职业,继续坚持下去,只会让自己痛苦,白费努力。因此,想要取得成功,实现个人梦想和目标,只有兴趣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结合自身的资质天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然而,许多人并不能客观准确地知道自己的天赋与潜力,自己有可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如何真正做到认识自我呢?宇老师认为,人须在事上磨,从实践活动中去发现自我的天赋、挖掘自身的潜力,进而找到最适合于自己人生道路。现在有一些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科技竞赛和做兼职,宇老师对此持支持态度。他认为在不耽误课程学习进度的前提下,适度参加课外活动或兼职是好事。通过这些实践活动,逐渐对自我形成清晰、客观的认识,明确自己适合做什么,找寻到自我人生目标和价值。然而过多的兼职和活动也应当避免,贪多嚼不烂,反而起副作用,他补充道。

(2)勇于尝试,百折不挠,风雨无阻赴前程

人们常说:既然目标已定,只需风雨兼程。然而,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这时一定要有敢于尝试的勇气。宇老师说,难易是相对的,就像同一条河流,对于大象而言也许浅及脚跟,对于小松鼠而言却淹没头顶。而在不断尝试中去学习和提高,可以使人不断成长壮大,实现从小松鼠到大象的转变。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也是各方面能力得到训练和提升的必由之路。西方谚语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宇老师还强调,在尝试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要讲求方法和方式。一方面,做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需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另一方面,在奋勇拼搏同时,要不断探索方法、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注重效率,追求事半功倍;避免盲目蛮干,更不能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3)注重合作,求同存异,团结互助共发展

人们常说,独木难成林,在高度分工的现代社会更是这样。生活和工作中的任何事情,都会涉及到与他人的沟通与协作。宇老师说,这要求我们要有团队精神,找到适合自己的团队,团结互助,分工合作。同一个团队的成员,有可能来自天南海北,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或价值观。成员彼此的性格、生活习性、人生追求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分歧是不可避免的。宇老师的建议是敞开胸怀,坦诚沟通,求同存异。他说:在工作上,以诚相待,就事论事,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不能只在表面。尤其是在科研讨论会上,一定要旗帜鲜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而在生活中,则要多从别人角度看问题,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和包容。这样才有可能形成融洽和谐的团队,真正达到1加1大于2的效果,实现共同发展。

 

 

(转载自《北石化故事》2018年7月)

 

 

TitleMore

版权所有: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联系我们:web@bipt.edu.cn
Copyright(C):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中心